被分配土地,且可免除部分赋税,若是有战俘,会被作为奴隶赏赐给有功将士,用于耕作、服役,成为其私人财产。
孟乔芳大喊:
“只要我们击沉敌舰,就能下海打捞俘虏,有机会成为我们自己的【啊哈】!哈哈哈哈……”
所谓“啊哈”,是满语,意思是奴隶。
他继续道:
“若是能抢到足够的人头,牛录章京、昂邦章京,都不是梦。”
所谓牛录章京,就是军中的佐领,昂邦章京是军中的总兵。
他喊的似乎很激奋人心,但是去年明军水师突袭辽南,金州卫的城墙被轰塌半边,复州的粮仓烧了三天三夜,那些惨状谁不记得?
此刻听着孟乔芳的鼓动,没人敢接话,只有几个老兵偷偷交换眼神,心里都在念叨:
“什么战功不战功的,先保住小命再说。等这些明船放几炮走人,日子总能回到从前。”
不多时。
海面上的巨舰越来越近,连甲板上走动的水兵都隐约可见。
孟乔芳却忽然定住脚,眼中十分镇静,他紧盯登州战舰,心里在默默计算着。
有士卒惊问:“主子,敌人越来越近了,咱们什么时候开炮!”
孟乔芳回应:“不要急,听我号令便可!什么时候打,我很在行。”
又一个士卒高叫:“咱们主子曾跟随弗朗机人研习过火炮技术,对海战、炮战都是行家。”
原来,崇祯二年时,后金军队逼近北京,将北直隶抢了个遍。
崇祯急令徐光启等人推动火炮引进。徐光启通过传教士罗如望、龙华民等联络在澳门的葡萄牙人,请火器教官和士兵携带火炮北上。
同年,葡萄牙派遣 24 名葡萄牙炮手和西劳教官,携带数门西洋火炮北上,抵达北京。
崇祯命他们在京营中训练明军使用火炮。孟乔芳就是那时候学习的火炮技术。
崇祯三年时,葡萄牙教官随明军赴山东登州,协助登莱巡抚孙元化训练军队。成为明朝最早系统装备和使用西洋火炮的部队。
可惜在崇祯四年,孔有德发动登州兵变,12名葡萄牙教官战死,大部分火炮、教材、图纸和炮兵被叛军掳走,送去了辽东建奴手中。
当然,崇祯对火炮的追求并没有因为登州兵变而改变,崇祯七年,崇祯再次命人从澳门招募葡萄牙教官.
最终有10人北上参与火炮铸造和训练,主要活动于北京及周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