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闻言朗声一笑,伸手揉了揉定王的头顶:
【好个‘欲共龙旗探九州’,志气倒是不小。】
他语气里带着几分考较:
“此刻舰队北上,航船皆是战鼓旌旗,渔笛未免显得太闲逸了些,若改成‘风传金鼓’,既合眼前水师出征的景,又添几分肃杀之气,你说如何?”
见定王歪着头琢磨,崇祯又道:“还有‘一镜涵空’,似乎是写海之镜,却少了些海浪翻涌的动势。
方才你不是说浪像银山吗?改成‘万峰涵光’,既见水色之亮,又藏波涛之伟岸,是不是更贴切?”
定王眼睛一亮,拍手道:“父皇说的是!渔笛确不如金鼓有气势,‘万峰’寓浪比‘一镜’更壮阔!”
崇祯看向郑成功,你要不要写一首。
郑成功推出身侧的人:
“陛下,他是王瑞恩,自小饱读诗书,是臣的伴读,让他来做吧!”
崇祯看了看,知道郑成功在有意推荐此人,应道:
“好。”
王瑞恩谢了恩,目光先扫过桅顶的龙旗,又掠过远处战舰的帆影,沉吟片刻,朗声道:
龙旆飘摇出海门,楼船十万拥乾坤。
潮随御气分清浪,风助军声绕玉旛。
已见鲸鲵潜远峤,行看日月浴北原。
书生亦有乘桴志,愿效前驱靖海藩。
诗句刚落,郑成功便朗声道:“这诗句句切题!‘潮随御气’写陛下亲征之威,‘风助军声’显水师浩荡之势,末句更见报国之心!”
崇祯目光落在王瑞恩身上,见这书生虽面带青涩,眼底却有股锐气,不似寻常酸儒。
“‘鲸鲵潜远峤’,用典准;‘乘桴志’,合时宜。” 他缓缓点头,“只是‘楼船十万’稍显夸张,不过,大明早晚会有十万战舰远洋八方。”
崇祯笑了笑:
“年轻人有锐气是好的。你既随成功在军中,便多看塘报、细辨军情,以军务为先,海疆万里,往后有的是让你施展才学的地方。”
王瑞恩知道自己入了崇祯的眼,心头滚烫,再次谢恩。
***********************************
数日后。
郑鸿逵的登州水师出港,与船队会师,继续向北航行。
……
旗舰上。
两个身影对立。
“陛下,辽南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