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是不会坐视我们壮大的。”
“可惜,当前的现状是,我国完全倒向了西方,美国人也好,英法德也罢,都靠不住,归根结底是要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这样的话放在2025年,那是寻常老百姓都具备的一个常识。
然而,这是1981年,有这份超前见识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大神级别的人物。
李干说,“我们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当前的蜜月期不会长期存在,这是必然的。”
“其次,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在军工领域,我们一直是两条腿走路。我是管军工项目审核的,全国的军工项目,都得从我手里过。”
“在部署上,我们有一对一的国产项目,比如正在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搞的通用直升机合作项目,我们有一个研发团队,始终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原则,搞对应的项目。”
“这么做,是避免重蹈覆辙。”
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两国之间的协议,撤走了全部在东专家,东苏关系跌入低谷。
这件事给东大人当头一棒!
什么老大哥,全他妈虚的,到底还是要靠自己!
看到张国宗微微点头,李干抛出一记重磅炸弹,他指了指陆近山,说,“陆局长最近三年一直在着重搜集苏联内部的各方面情报,我们有上百名各个领域的分析专家在做持续分析。”
这项工作一直在进行,李干需要充分的实际依据,来证明他的观点。
口说无凭,你凭什么说苏联会在1990年开始分裂?凭什么说苏联会在1991年彻底解散?
你得拿出依据来!
为了做这项长期的各领域情报分析工作,李干每年都砸进去了大几千万的经费,维持了几千人,专门做这一条线上的工作。
陆近山为什么处处以李干马首是瞻,那是因为李干大力支持他们情报局的工作。
以前,情报局在国外的情报工作开展得非常艰难。
李干提供帮助后,不仅仅是经费上的支持,而且通过大中投资控制的大量海外企业,建起来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深入到各国的各个领域进行情报搜集。
这些情报搜集,大部分是明面上的,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是会反应在各类生产生活活动上的。
小小一块面包的售价,就能反映出该国小麦产量、制造工艺、市场需求等等各种重要指标。
李干看着张国宗的眼睛,缓缓说道,“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