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地,向着高台走来。
他,便是大明朝的储君,太子朱慈烺。
他只有三岁,走路尚且有些不稳,但他却拒绝了身旁宫女的搀扶。他的左手,紧紧地牵着总教习张磐那布满了老茧的大手;他的右手,则努力地,按在一柄悬挂于腰间的、同样是小号的、装饰着金色龙纹的佩剑之上。他的脸上,没有孩童的好奇与胆怯,只有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模仿着他父亲的、威严的平静。
在他的身侧,是张磐的儿子张万山,同样身着小号的甲胄,像一头警惕的幼狮,寸步不离。
当这个小小的身影,最终在张磐的帮助下,登上那座巨大的高台,站在最高处,俯瞰着台下数百名比他年长数倍的“学生”时,整个校场,都感受到了一种源于血脉的、无形的威压。
李定国的呼吸,微微一滞。
他看着高台上那个小小的、在晨风中显得有些单薄的身影,心中,忽然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混杂着怜惜与敬畏的情绪。他不再将他,看作一个遥不可及的、尊贵的太子。而是将他,看作了和自己一样的“同类”。一个同样被命运选中,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身不由己,背负着沉重宿命的人。他想起了自己颠沛流离的过去,再看着眼前这位,从出生起便要学习如何驾驭一个帝国的孩童,一种奇特的、名为“同理心”的情感,悄然滋生。
“大典开始!”
张磐那洪亮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授剑!”
随着张磐一声令下,第一方阵的百名学员,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上前来,在高台之下,单膝跪地。
两名教习,抬着一个巨大的、铺着红色绸缎的托盘,走上高台。托盘之上,整齐地摆放着上百柄寒光闪闪的、样式统一的“羽林短剑”。那剑鞘古朴,剑柄上,皆刻有“羽林”二字和每一位学员的专属编号。
张磐走到太子身前,蹲下身,用一种无比郑重的语气,对他说道:“殿下,他们,是您未来的剑与盾。今日,请您,亲手,将这第一份荣耀,赐予他们。”
三岁的朱慈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他伸出小手,在张磐的帮助下,握住了一柄象征性的、并未开刃的金色“指挥剑”。
随即,张磐牵着他,走到了高台的边缘。
一名名学员,被依次叫到名字。他们会上前一步,跪在太子的面前。朱慈烺,会在张磐的引导下,用他手中的金色小剑,轻轻地,点在每一位学员的肩膀之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