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北极鳕鱼的铯-137含量超标89倍,但饥饿的村民仍在分食最后的存粮。当政府发放的碘片送达时,老人们拒绝服用:“药片说明书没有因纽特语,我们不知道这是毒药还是解药。”
午夜,尤卡用北斗卫星电话联系各大环保组织:“冰川融水样本已藏在祖先的墓穴冰洞。”他发送的坐标点显示,储存的污染水样正随冰盖运动移向军事禁区。
埃里克盯着冰震监测图,冰川底部每天发生47次里氏3级以上冰震。当他把核废料罐分布图叠加到应力场模型时,红色高危区完全覆盖了美军废弃的“世纪营”基地。“铅罐破裂释放的衰变热正在融化基底冰层,”他指着模拟动画,“冰盖滑动速度已提升至每天46厘米。”
最危险的预测来自超级计算机:如果12号储存罐完全解体,释放的钚-239将引发持续千年的链式融化反应。李墨飞提议使用战术核弹彻底汽化污染源,但辐射扩散模型显示这将使北欧的致癌率提升400%。
6架CH-47直升机吊装着32吨重的铅混凝土预制件,在狂风中艰难定位。工兵冒着72μSv/h的辐射组装隔离舱,无人机喷洒的速凝剂在-30℃环境中形成多孔结构。张美玲通过显微摄像头看到,混凝土内的碳化钨颗粒有效阻隔了γ射线,但β射线仍能穿透接缝处的密封胶。
当最后一个预制件就位时,冰层突然开裂,2名工人坠入充满核废水的裂隙。救援绳在辐射灼烧下断裂,盖革计数器的警报声淹没了一切呼救。三小时后,裂隙扩展为宽达17米的冰渊,刚刚建成的隔离舱倾斜着滑入深渊。
李墨飞将1959年的军事地图数字化,核废料井坐标与现代核电站位置高度重合。美国96%的商用反应堆分布在历史核试验下风向,法国阿格核废料处理厂正位于冷战时期钚运输路线上。当他把数据模型投射到北极星遥感图时,所有现存核设施都笼罩在冰川融水污染羽流中。
“这是自我实现的末日预言。”刘宇调出全球核电站冷却水取样报告,大西洋沿岸反应堆的氚浓度全部超标。格陵兰冰盖就像延时启动的辐射炸弹,正通过水循环将冷战遗产送回人类现世。
尤卡掀开防辐射帐篷的帘布,铅玻璃面罩瞬间蒙上白雾。他调整着探测仪灵敏度,红色指针猛地甩到刻度末端——铯-137浓度是安全值的1700倍,足够在四小时内杀死未经防护的人。“跟紧我的脚印。”他朝身后23名国际记者喊道,冰镐在蓝冰上凿出荧光标记。日本记者吉田的盖格计数器突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