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详细规划每个区域的用途和改造方案。主楼一层将作为接待区和展示厅,二层作为办公区和会议室;侧楼将作为生活区,为研究人员提供住宿;地下室则将改造成实验室,分为多个功能区。
"关于团队组建,"李雪拿出一份名单,"我整理了一些可能的人选,都是我认识的专业人士,有科研背景,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
林默接过名单,仔细阅读。名单上有十几个人,包括物理学家、化学家、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者等各个领域的专家。
"这些人都愿意加入我们吗?"林默有些惊讶,"毕竟道术研究听起来不太'科学'。"
李雪笑了笑:"我只是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项目,具体细节等他们来了再说。而且,我保证过高薪和充分的研究自由,这对研究人员很有吸引力。"
林默点点头:"明智的做法。那么,什么时候开始面试?"
"我已经安排好了,"李雪说,"今天下午就有三位候选人来面试,明天还有五位。"
"这么快?"林默有些意外。
"时间就是金钱,"李雪眨眨眼,"尤其是在创业初期,我们需要尽快组建团队,开始研发工作。"
林默赞赏地看了李雪一眼,她的效率和专业素养令人印象深刻。有这样的合作伙伴,研究所的未来值得期待。
中午,三人简单吃了午餐,然后开始准备下午的面试。林默将主楼一层的会客厅临时改造成面试室,摆上一张长桌和几把椅子。
"第一位应聘者是谁?"林默问道。
李雪查看日程表:"张明,物理学博士,曾在国家实验室工作,研究方向是能量转换和存储。"
"听起来很专业,"小花评价道,"但他会接受道术这种'非科学'的东西吗?"
"这正是我们需要考察的,"林默说,"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开放的思维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下午两点,第一位应聘者准时到达。张明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戴着眼镜,表情严肃,一看就是学术型人才。
"张博士,请坐,"林默示意他坐下,"首先感谢您对我们项目的兴趣。"
张明点点头:"李博士跟我提过这个项目,听起来很有创新性。不过,我想了解更多具体细节。"
林默简要介绍了研究所的理念和方向,但刻意避开了"道术"这个词,而是用"传统能量学"代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