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怎么会?要是早知道老师来,我也好让这些海痞把这里收拾一下。”然后向后面的城堡一指:“最少得看着舒服才行。”
简植这才看向这座堡垒。
这不是欧洲式样的城堡,也不是普通碉楼,这是一座标准的大明式军事碉堡。碉堡如一头蛰伏的巨兽,盘踞在码头后面的山体上。主体以厚重的青石垒砌,每块青石都经过精心打磨,严丝合缝,墙体底部厚达三丈,向上逐渐收窄,形成稳固的梯形结构,彰显着坚不可摧的气势。
碉堡四角矗立着高耸的角楼,角楼之上设有了望孔与射孔,呈倒梯形的孔洞设计既能保证视野开阔,又能为内部士兵提供掩护。墙体表面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箭窗,呈梅花状排列,大小仅容箭矢与火铳伸出,便于守军在隐蔽自身的同时,对来犯之敌进行多角度射击 。
简植惊诧道:“什么时候造的?这么大!”
刘禹骄傲的说:“建造了三年,去年完工的。每年给商会的报告上都有写,只是老师只看个人信件,可能老葛叔就不给你送公事汇报了。”刘禹管葛大壮叫老葛叔。
走近碉堡,正门上方镶嵌着一块巨大的青石门匾,上面镌刻着“镇海堡”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洞由整块巨大的花岗岩雕凿而成,厚重的实木大门外包铁皮,布满铜钉,门后还设有粗大的门闩与机关,可抵御敌方的猛烈撞击。
简植:“这么大的工程,你哪来的工匠?”
刘禹:“堆个这东西要什么工匠?金矿黑奴白奴有的是,水手中有会泥瓦匠的,就这么垒起来了。”
简植:“这么简单?”
刘禹这回不好意思的笑着说:“就是内部装饰粗糙了些。”
简植一行人跨入大门,这确实粗糙了些,室内也是大石裸露,大柱粗壮。
碉堡内部错综复杂,分为数层。
底层设有粮仓、军械库与马厩,储备着充足的粮草、箭矢、火枪与子弹。箭矢是给黑奴用的;中层是水手的居住区域,设有大通铺与简易的灶台;顶层则是指挥作战的核心区域,设有议事厅与信号台。就这信号台与大明不同,是一座灯塔兼了望塔。刘禹介绍说,在外海的远处海面上,是可以看到这座灯塔的。只是如果不熟悉湖口水道,船直直的过来是要在海岸上搁浅的。
整座碉堡布局严谨,功能齐全,处处彰显着大明精湛的建筑工艺与卓越的军事智慧。
碉堡顶部设有宽阔的马道,可供水手骑马巡逻。马道边缘筑有齐胸高的女墙,每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