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大壮:“炫富能让银行更赚钱?”
简植:“嗯!而且别无他法。”
葛大壮:“为啥?”
简植:“财富即权力与信誉的象征,欧洲处于宗教神权统治下,教会宣扬“财富是上帝恩典的体现”。富人通过穿戴华美的丝绸服饰、佩戴镶嵌宝石的徽章,向市民传递“我受神眷顾”的信号。在府邸展示镀金穹顶与古典雕塑,暗示其商业活动符合神意。 普通市民缺乏金融知识,将富人的奢侈生活与贵族特权划等号。当富人以贵族标准建造宅邸、举办宴会时,市民潜意识认为能与贵族比肩的人,必然有可靠的经济实力支撑兑换业务。让港口市民和商人,能直观感受到商会银行的财力可抵御风险。
现在欧洲各国货币标准不一,伪造、磨损货币的行为泛滥,英国“黑便士”就因含银量下降引发信任危机。商会银行需证明自身有能力鉴别货币真伪,而最直接的方式是展示真金白银的储备。
跨区域贸易的信任中介缺失,商人携带不同货币长途贸易时,需依赖兑换商完成结算。银行的奢华排场传递出“我有能力处理大额交易且不会卷款潜逃”的信息。
商会银行的办公场所都是港口最显眼的建筑。彩色玻璃窗上描绘着《圣经》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犹大出卖耶稣换取银币”,警示背信弃义。大理石地面镶嵌星盘与货币符号。这些视觉符号将抽象的金融交易,转化为“神圣空间中的可靠行为。
仪式化炫富能增强普通人的记忆锚点。商会银行在交易时故意展示贵金属工具,比如用镶宝石的银盘盛放货币,以天鹅绒布袋分装不同国家的硬币,甚至在称量时让助手敲响铜铃,吸引路人围观。这种“表演性炫富”形成记忆烙印——市民路过时会想:“这家店用银盘换钱,肯定不会骗人。” 这和大明钱庄用“金字招牌”“百年老店”匾额建立信任异曲同工。”
葛大壮:“这么多的说法?”
简植:“让石头开口说话,比让人群相信更容易。所以炫富是必须的。”
葛大壮:“那……那……那听会长的。”
简植笑了:“对了,咱们的锰钢大炮研究的怎么样了?”
葛大壮马上警觉,左右看看没别人,悄声说:“嘿!十四公里,能打十四公里。现在是绝密,信里我都没敢给你写!港口的炮台上,我一边摆了五门。不过一炮没放呢,不能让别人知道。”
十九世纪克虏伯研究出锰钢大炮的时候,射程是二十公里,他能射那么远应该是与他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