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最多60%,你加了涤纶想以次充好,当人家商检局的仪器是摆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现在怎么办?”她小声问。
“两个办法。”阿豪伸出两根手指,“一,老老实实把货拉回去,全部换上正确的标签,耽误一个星期。二,我帮你找人疏通一下,不过这茶水钱,得你自己出。我只帮你递话,成不成,看你自己的造化。”
女人咬了咬牙,从包里拿出一沓钱,塞了过去。
阿豪数都没数,直接扔进抽屉里,挥了挥手:“行了,回去等消息吧。”
赵淑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她要的,就是这种人。
懂规矩,但又不止于规矩;能在规则之内把事情办妥,也能在规则之外找到门路。这才是能在羊城这片鱼龙混杂的地界,真正办成事的人。
她站起身带着赵小丽,走到了那个简陋的档口前。
阿豪抬起头,打量了她们母女一眼,眼神里没什么热情:“两位,要帮忙?”
赵淑芬笑了笑,把之前问倒吴德明的那个问题,又重新问了一遍。
“年轻人,请教一下。如果一批货明天要上船,但海关说我们批文上的公章颜色不对,要打回去重盖,这事……有得解吗?”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货值多少?去哪儿?客人那边违约的罚金是多少?”
一连三个问题,全是关键。
赵小丽心中一凛,这个人思路太清晰了。
赵淑芬从容地报了几个数字。
阿豪听完,靠回藤椅上,重新叼起一根烟,慢悠悠地说:“办法嘛,倒是有。不过我这人开档做生意,有三个规矩。”
“第一,不熟的人,不接。”
“第二,不信我的人,不接。”
“第三,不干不净的货,不接。”
“看两位的样子,不像是会做那些不干不净生意的人。但是,我们不熟,我也不知道,你们信不信我。”
“我们不熟,但十三行的标叔,你应该熟吧?”
阿豪的眼神动了一下。
“我们信不信你,现在说没用,得看事怎么做。”赵淑芬继续说,“至于这批货,干净得很。是我们自家厂里产的,牌子叫‘初见’,刚在秋交会上拿了些订单。”
“初见?”
秋交会上的那匹黑马,他有所耳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