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着鼠标,切换到另一个界面。
虚拟的电子粮本上,清晰地记录着每个用户的“数据配额”。林晓芸解释道:“就像以前家里按人口分粮,企业可以给不同部门分配数据访问额度,用完了就得走审批流程,这可比传统权限管理有趣多了!”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大家都被这个新奇的想法所震撼。
就在团队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如何将“粮票链”付诸实践时,一封来自硅谷的邮件让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
上次在数据迷宫里铩羽而归的杰克团队发来挑战书,附带一段视频。视频中,金发碧眼的程序员们举着披萨,背景是写着“Data Feast”的横幅。杰克一边咬着芝士,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听说你们搞了个‘数字粮票’?我们准备了‘数据满汉全席’,看看是你们的粮票经饿,还是我们的算法能吃!”
“呵,还真把数据安全当请客吃饭了。”陆明远冷笑一声,把挑战书打印出来,啪地一声贴在白板上。
旁边,林晓芸画的“粮票链作战图”格外醒目,上面用各种颜色的笔标注着粮票链的优势和防御机制。
老王戴着老花镜研究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他们要是敢用传统漏洞扫描,咱们的‘粮票防伪’就能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果不其然,当杰克团队信心满满地启动扫描程序时,系统弹出的不是漏洞报告,而是一张动态粮票动画——Q版李逍遥摇着算盘,唱着:“粮票错一位,数据两行泪~”
原来,林晓芸在权限验证层藏了个“算盘陷阱”。任何暴力破解都会触发模拟传统算盘的错误进位机制,让攻击者拿到的全是被“打错算盘”的假数据。
“这简直太绝了!”程序员们欢呼雀跃。
然而,杰克团队并不甘心。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试图绕过防火墙,但最终却发现,所有访问记录都像老式粮本一样,清清楚楚地记录着“哪年哪月哪台设备访问了什么数据”,甚至连鼠标点击的轨迹都被加密存储。
杰克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溯源日志,突然想起在中国吃火锅时,服务员总能精准报出他三天前点过毛肚的经历。他忍不住对着麦克风喊道:“你们这是把数据管得比丈母娘记账还细啊!”
最终,杰克团队灰溜溜地关掉了最后一个攻击窗口。
粮票链正式上线那天,研发中心的咖啡壶差点被按坏。当全球技术媒体的镜头对准陆明远时,他身后的大屏幕正播放着粮票链的运行演示:
小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