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曹孟德挟持天子,把控朝廷,残害忠良,人神共愤,家父因衣带诏之故讨之,实乃是为天子、为朝廷、为士民出头……而谭能跻身其中,做点符合道义的事情,这是谭的幸事,却是谈不上什么展翅不展翅的。”
一言至此,袁谭面色郑重,拱手言道:“此次大军南下,家父的意思是兵分三路,河内为右路、青州为左路,家父自统中路……谭不才,受家父之命统左路人马万余,由青州以向徐、豫之地,攻曹孟德之左翼。”
“素闻玄德公有文武之才,三弟张益德有万夫不当之勇,此外玄德公旧日曾历任徐州牧、豫州刺史,对徐州、豫州的地理人情想必知之甚悉,是故谭今日登门,但求得玄德公与我同行。”
刘备避席道:“备为客将,自当为魏公效力,而公子为魏公长子,既有所请,备当从之……只是此事尚需上禀魏公,备也好名正言顺随公子同行。”
袁谭面色轻松,他应许道:“此小事尔,就由谭向家父请之。”
此处袁谭说是回头去请求袁绍,将刘备置于自己这一路人马中,实际上在登门前,他就向袁绍申请好了,袁绍已经答应让刘备随他一起攻打徐州、豫州。
至于这里袁谭为何不说穿,盖因他想给刘备一个好印象,摆露出他见重刘备的意见和看法,也即是他见重刘备这个人,所以没有说他是先斩而后奏。
“说来曹孟德委任青徐之地给了泰山诸将,分琅邪、东海、北海设城阳、利城、昌虑三郡,以臧霸为琅邪相,吴敦为利城太守、尹礼为东莞太守、孙观为北海相、孙康为城阳太守,而曹孟德一无所预,既不留兵,也不置吏。”
“而谭兵锋所向,以泰山、琅琊为先,此辈泰山诸将,玄德公可有所了解。”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袁谭作为一路主帅,他打算先了解一二关于泰山诸将的信息,做到料敌于先,好在攻略徐州时可以占到上风。
而袁谭的咨询对象,便是眼前的刘备,刘备昔日为徐州牧,和臧霸、孙观等泰山诸将打过交道,对泰山诸将应当是有所了解的。
刘备没有让袁谭失望,他不暇思虑,给出了他的个人看法:“泰山诸将,以臧霸为首,臧霸为人,有古仁人之风,昔日曹操麾下叛将徐翕、毛晖二人,亡命出逃投靠臧霸,后曹操向臧霸索之,臧霸以道义之故拒绝了曹操,其人不畏强逼,但以道义为先,是故臧霸甚得所部人马拥戴,又得泰山诸将拥护,万不可小觑。”
“臧霸之下,以孙观为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