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96年《大闹天宫事件!
此时,私人会所内。
徐铮、宁皓几个早就到了,还有《人在囧途的编剧之一田雨生,《夜店的导演杨勤。
《呼叫转移三部曲的导演张健亚、编剧束唤、刘艺伟……这就是徐铮发家的小圈子。
之所以他把这些人都喊上,一是他们都想要认识认识陈瑾;二是因为,《人在囧途2这个本子,除了宁皓之外,一开始就是由他们几个人一起捣鼓出来的。
特别是田雨生,这家伙原本就是《人在囧途的主编剧,这个故事就是他“写”出来的。
人挺有才,跟未来的陈思成一样,看到了海外爆款电影的潜力,然后进行本土改编。
当然老祖宗也坐在那,宁皓其实才是本土中化成功第一人。
《两杆大烟枪的中文版《疯狂的石头。
不过他可能第一次做这事,抄的不多,就借鉴了盖里奇的导演手法。
而《人在囧途就不一样了,连抄带拿,抄的是《一路顺疯,又叫《飞机、火车和汽车,《人在囧途里面的几个囧途,就是这几种主要交通工具。
不仅“致敬”了原着,剧情也抄了80%。
未来陈思成只是发扬了下这种圈子里的传统手艺活,田雨生也是中戏毕业的。
这家伙一毕业就跟几个同学一起成立了一个编剧工作室——圣堂。
这是中戏戏文系的常规操作。
中戏不比北电,北电文学系毕业,有的是导演合作,属于自产自销,毕竟院里的导演系都是人脉,再不济找导演系的学生都行。
但中戏之前是没有的,所以他们只能抱团取暖,几个人一起捣鼓出本子,然后找一些煤老板投资方投项目。
前些年是这么个套路,但新千年后不行了,煤老板没钱了,那就只能找业内的一些影视公司。
影视公司显然抠门很多,还得评估剧本,哪怕原因投资,也就几百万,一千万封顶。
包括业内最牛的编剧公司——鸿鹄创作集团,一开始叫鸿鹄工作室,也是中戏戏文系的学生创立的,混的也非常惨淡。
这个鸿鹄一开始只有四个人。
孟金辉、张一百、刁亦楠和蔡尚军。
四人组,现在业内赫赫有名。
孟金辉是话剧之王,一部《恋爱的犀牛足以封神,在话剧界的地位除了老一辈的几个,例如林赵华等等,中青一代他是第一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