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点头,认同这个理由,于是就问:“难道真会发兵兖州,与他一战?”
\n
“这要看他怎么选,他若还是寸土不让,非要跟我角抵,我也没有退路。”
\n
吕布神情略无奈:“我若软弱,军中诸将各思退路,谁肯效力?不止是军中,朝中公卿又会如何做想?杨彪还在监牢中,每日探望他的人竟然还要抽签!真等他出狱,门庭若市,又岂是肯罢手的?”
\n
就算杨彪被打疼了不肯再挑战自己,可那么多人时时刻刻在怂恿、支持杨彪,会裹挟着杨彪发难。
\n
所以跟赵基打一场,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n
甚至这个问题根本是无解的,吕布只能往后延迟。
\n
他不是外戚大将军,就算是外戚大将军,天子早已元服冠礼,彼此矛盾随时可能爆发。
\n
天子是提前冠礼元服,拖到天子满二十岁时,还不肯还政于天子的话,到时候天子、公卿、随驾百官肯定会集体发难!
\n
如果与赵基交战,打赢了固然好,建立稳固的主从盟约,自身威望大涨,能镇压朝野内外。
\n
可失败了也不重要,因为朝廷、天子、公卿还需要他来制衡赵基,这些人反而会来支持他、鼓励他……甚至赵基这里,争到上风,也会见好就收。
\n
总之,这一仗在吕布看来,已经到了不打不可的地步。
\n
不管输了还是赢了,都能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
\n
以后再有类似的问题冒头,就跟赵基打一场,控制战争的烈度……有时候败仗,反而有利于内部纯化军队,稳定与朝廷的关系。
\n
吕布把魏越从前线招来,肯定是要说教的。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