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雷声轰鸣,闪电瞬间照亮了办公室。云渺抬头,雨水顺着玻璃流淌,恍惚间她看到十年前那个雨夜——他们在相似的雨中告别,她站在屋檐下,他却已走入雨幕,背影被逐渐吞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必须走,对不起。」他最后的话语被雨声碾碎。
那天之后,秦默就像人间蒸发。没有解释,没有告别,所有联系方式都成了空号。
而她,原本准备报考警校的高材生,最终选择了法律这条路。十年间,她刻意避开任何可能与他有关的消息,像是对自己的某种惩罚。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回到现实。法医报告中死亡时间的推断有一处微妙的不一致——死亡时间比案发监控录下的时间晚了近四十分钟。
这种差异在常规案件中可能被归因于法医推断的误差范围,但对云渺而言,这是一个致命的矛盾点。
如果李明没有立即死亡,那么在陈岩离开后的四十分钟内,又发生了什么?
她又检查了证人证词。有三位目击者,均描述了陈岩推搡李明的场景,但对事发后的细节描述各不相同。
第一位证人称李明倒地后「立即失去意识」;第二位称看到李明「挣扎了一会儿」;第三位则说李明倒地后「还试图爬起来」。这些差异暗示证人要么观察不准确,要么记忆混乱,或者——有人在撒谎。
云渺注意到第三位证人的身份——李明公司的同事。他的证词中有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李明倒地后,似乎想要告诉我什么,但最终只说了一个词——'钟'。」
钟?云渺的心跳加速。这不可能是巧合。
她迅速翻查监控视频的原始记录。酒吧内的灯光昏暗,但她仍能看清陈岩和李明的互动。令人惊讶的是,在争执爆发前,李明似乎主动靠近陈岩,在他耳边说了什么,随后陈岩的表情骤变,仿佛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这不像是陌生人间的随机冲突,而更像是有预谋的接触。
陈岩案卷宗上还有一张便条,上面是明天开庭的时间和地点。第一次庭审,通常是走流程,但她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她拿出便签,记下几个需要重点质疑的证据细节:死者伤口与桌角吻合度的问题、死亡时间与案发时间的四十分钟差异、陈岩的酒精耐受度矛盾、三位证人证词的不一致、监控中的异常互动、死者最后提到的"钟"。
这些微小的疑点叠加在一起,已经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