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打折扣。”
林野沉默了几秒,随即打开“商业推演模拟器”,输入最新的参数组合,包括技术兼容性、用户流失率、运维成本等变量。
几秒钟后,结果弹出。
“选B方案。”林野指着屏幕上的一组数据,“先做中间层适配,把两边的数据结构统一转换,再逐步替换底层模块。”
“这样会不会太慢?”有人提出疑问。
“慢总比一开始就崩盘强。”林野语气坚定,“我们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场赌博。”
方案确定后,团队立即投入执行。可问题远不止技术层面那么简单。
几天后,联合工作组内部矛盾爆发。
“你们那边的算法逻辑根本看不懂!”中汇的技术人员拍桌而起,“我们这边根本没法配合!”
“你们的代码规范也不符合行业标准!”星云的程序员不甘示弱,“我们怎么对接?”
会议室瞬间炸锅,争吵声此起彼伏。
林野看着这一幕,眉头紧锁。他知道,文化差异正在成为最大的障碍。
“都安静一下。”他起身说道,“我们现在争论谁对谁错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让两个团队真正融合在一起。”
他环视全场,语气沉稳:“我提议组织一次联合头脑风暴,所有成员必须参与,目标只有一个——找到一个能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协作方式。”
“这不是儿戏。”中汇一方的项目经理皱眉,“我们的时间很紧张。”
“那就更要高效沟通。”林野毫不退让,“否则只会越拖越久。”
最终,在林野的坚持下,头脑风暴会议如期举行。
会上,大家围绕“如何打破沟通壁垒”展开了激烈讨论。有人提出建立统一的文档规范,有人建议设立跨团队联络员,还有人主张定期组织技术分享会。
林野一边听,一边记录,最后总结道:“我们不能指望一夜之间就变成一家人,但我们可以通过制度设计,让彼此更快地适应对方的工作节奏。”
会议结束时,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
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局势趋于稳定时,林野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某个关键技术人员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始终保持沉默,甚至几次低头看手机,神色有些异样。
林野不动声色地记下了这个人。
当天晚上,林野独自坐在办公室,翻阅着合作协议的副本。突然,他的手机震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