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接下来几个小时,我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尝试手动推演各种技术路径。
但越看越觉得头疼——这个项目的技术难度,比我想象中还要高一个level。
“这哪是产品开发?”我忍不住吐槽,“这是在搞科研攻关啊!”
李阳在一旁打趣道:“林哥你现在有点像‘搬砖产品经理’了。”
我没好气地瞪他一眼:“你能不能正经点?我现在是‘扛雷产品经理’。”
---
“林哥,我想了个办法。”李阳忽然眼睛一亮。
“啥办法?”
“我有个大学同学,在硅谷做过AI架构师,前阵子回国了。”他说,“要不要请他来看看?”
我眼前一亮:“靠谱吗?”
“绝对靠谱!”李阳拍胸脯,“当年我们一块参加编程比赛,他是队里的大脑。”
我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行,那就联系看看。”
我立刻让李阳把目前的问题整理了一份,发给那位朋友。
十分钟后,对方回了消息:
【你们这个算法设计有问题,建议重构数据流】
我一看内容,顿时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这人有点东西。”我转头对李阳说,“你这位同学,是不是可以考虑挖过来?”
李阳笑了:“等你开得起期权再说吧。”
---
“林总,模拟器能量恢复了一点。”助理小刘突然提醒我。
我打开系统一看,能量条涨到了两格多一点。
虽然不多,但至少能勉强运行一次低精度推演了。
我输入当前的技术参数,设定目标函数为“算法稳定性最大化”,然后点击开始推演。
几秒钟后,屏幕上跳出结果:
【推荐方案:引入外部协处理器模块,优化内存调度机制】
我愣了一下。
这和刚才那位同学的建议,几乎如出一辙。
看来,模拟器的能量虽然不足,但方向还是准的。
“行了。”我站起来,语气坚定,“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分两条线推进。”
“第一条线,由老王带队,继续优化现有算法,重点解决内存溢出问题。”
“第二条线,我和李阳负责联系外援,争取引入新的技术方案。”
“另外……”我看向众人,“谁还有闲工夫,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