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的竹林,在微风中发出的沙沙声响,仿佛是黛玉内心深处的轻叹,诉说着她的寂寞与哀伤,也预示着她最终泪尽而逝的命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稻香村是李纨的住处,黄泥矮墙,桑榆槿柘,一派田园风光。这里的环境与李纨守节寡欲的性格十分协调。李纨出身名宦之家,却早早守寡,她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抚养儿子贾兰上,过着平淡、质朴的生活,如同稻香村般宁静祥和。“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的对联,也与她家教素重封建妇德、认为女子“以纺绩井臼为要”的观念相符。稻香村的质朴无华,暗示了李纨虽身处贾府繁华之中,却能坚守自己的本分,默默度过一生,最终贾兰的荣贵虽给她带来了短暂的荣耀,但她的青春与生命早已在这平淡的生活中消逝。
蘅芜苑是宝钗的住所,园内花木全无,只有奇草仙藤,显得幽冷软媚。这一环境特点与宝钗稳重、理智、冷静的性格相呼应。宝钗博学多才,举止娴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却有着自己的主见和谋划。蘅芜苑的清幽雅致,没有过多的繁花似锦,正体现了宝钗的内敛与含蓄。然而,这种过于冷静理智的性格,也使得她在情感上压抑自己,最终虽与宝玉成婚,却未能收获真正的爱情,独守空闺,如同这看似繁华却又冷清的蘅芜苑。
怡红院是宝玉的居所,院内蕉棠两植,红香绿玉,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与宝玉的天真烂漫、多情善良的性格相契合。宝玉厌恶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和生活,怡红院的温馨舒适、色彩斑斓,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但同时,怡红院中的繁华与热闹,也暗示了宝玉身处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虽享受着众人的宠爱,却无法逃脱家族命运的安排,最终经历种种磨难,出家为僧,曾经的繁华如梦般消散。
大观园中的每一处建筑,都如同一个无声的见证者,通过其独特的环境氛围,生动地烘托出居住者的性格特点,悄然暗示着他们的命运轨迹,成为《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第十七回的艺术手法与文学价值
1.语言特色
《红楼梦》第十七回在语言运用上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多种表达方式交织、精妙的修辞手法运用以及典雅含蓄的用词风格,共同铸就了其独特的文学价值。
古典诗词的巧妙运用是本回一大亮点。宝玉题对额时,多处化用古典诗词,为园林景致增添深厚文化底蕴。“曲径通幽处”化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