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发现一台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可将建筑垃圾分解成铺路颗粒,便高价购入 10 台引进国内。回国后,他积极推销这些颗粒,客户试用后纷纷认可,订单不断。同年 7 月,国家严禁使用实心粘土砖,砖厂面临原料危机,陈光标通过改进设备,使建筑垃圾处理设备能产出制砖粉末,因其价格远低于传统原料,迅速成为制砖企业的首选。2005 年 2 月,他创立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并将业务拓展到废旧汽车、家电、生产设备等领域。例如,报废车胎经处理可制成农用车胎或塑胶跑道,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长跑橡胶赛道就出自他的手笔。
慈善之路的高光时刻
自 1998 年起,陈光标正式踏上慈善之路,且一发不可收拾。创业初期,他年收入不到 20 万元,却毅然拿出 3 万元资助安徽的白血病患者。此后,他的慈善脚步从未停歇。2002 年以来,江苏黄埔向南京市公安消防局捐助近千万元用于消防公益宣传;2003 年 “非典” 期间,向安徽省医疗机构捐赠 800 台远红外温度检测仪和 200 万元现金;2004 年底,东南亚海啸,他捐出 300 万元。
陈光标的慈善行动不仅局限于国内,还延伸至国际。2011 年 3 月,他前往日本地震灾区提供帮助。他始终认为,慈善无国界,只要哪里有需要,他就愿意伸出援手。多年来,他的捐款总额持续攀升,截止到 2012 年 7 月 17 日,已超过 20 亿人民币,帮助了 70 万特困户。他也因此荣获众多荣誉,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 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连续四年荣获 “中华慈善奖”,2008 年 12 月更被授予 “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
备受争议的慈善方式
陈光标在慈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极具争议性的方式。他热衷于制造新闻话题,垒砌人民币现金墙,以此来吸引公众对慈善和一些社会议题的关注。2013 年 12 月 24 日晚,他站在由一沓沓百元人民币堆出的 “钱桌” 旁,晒出 16 吨人民币助推经济大普查,宣称 “经济普查,利国利民,从标哥查起”。这种夸张的行为引发了诸多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在借机炒作,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慈善的本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