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闲着也是闲着。这段时间爹娘,几个姐姐,三舅哥,干活都挺累,吃顿饺子,补充补充体力……”
“现在韭菜、茴香都长熟了,又嫩又新鲜,最适合包饺子。”
“就你会吃。”
“下午让你爹去割点茴香回来,今年旱得厉害,韭菜尖黄了大半。”
王母白了儿子一眼,但想到这几天儿子确实辛苦,倒也没说什么。
“还是娘心疼我。”
“和点韭菜鸡蛋馅儿的。”
“咱们家里不缺这几个鸡蛋的钱,做的时候,多放点油和鸡蛋,好好让大家解解馋。”
“那个,用白面做,别再加杂粮了……”
王东升顺杆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他要是不说,他娘做茴香馅儿饺子,真会一个鸡蛋不放。
没有鸡蛋的韭菜,没有鸡蛋的茴香都缺少灵魂。
“家里哪有那么多白面,吃完了,我看你吃什么。”
王母当然想让家里吃得好一些,奈何现实情况它不允许。
除了上交的公粮,家里剩下的麦子,只有五百多斤不到六百斤。
这还是因为老两口看得紧,地打理得好,看天旱的厉害,多浇了一次地。
麦子收完,担心家里不够吃,王父拿将近二百斤麦子换了三百多斤杂粮。
剩下的麦子不到三百斤,其中还包括留的种子。
除去留的种子,全部碾成面粉的话,有个二百来斤顶天了。
这些面,要至少支撑到明年麦收。
家里这么多张嘴,哪里够吃。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吃窝窝头,杂粮馒头,杂粮饼子的原因。
“就吃一顿,影响不大。”
“等忙过了,我去看看,能不能买一些白面回来。”
王东升这才想起,现在麦子的产量极低。
自家留种的麦子,一亩地最多收一百五十斤到二百斤麦子。
这还得把地伺候好了才行,要是碰到干旱,或是正是麦子授粉的时候下大雨,收成更少。
不过,倒是可以从镇里、县城的农技站购买良种,产量能高出百分之三十以上,伺候得好,提高百分之七八十都有可能。
然而,在八三年的时候,接受良种的家庭很少。
主要是因为购种成本高,风险大,很多家庭不愿去承担这种风险。
麦子产量开始大幅度增加,是从九十年代以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