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试探,我们就让他尝尝厉害!"
与此同时,后金盛京。
皇太极正在听取细作的汇报。
"主子,明朝京畿地区确实发生了瘟疫,死了不少人。"一名细作跪地禀报,"不过现在已经控制住了。"
"还有呢?"皇太极问道。
"崇祯皇帝正在大力推行改革,整顿吏治,发展军工。"细作继续道,"他们在京郊建了个什么'军械总局',据说在研制新式火器。"
"哦?"皇太极来了兴趣,"详细说说。"
"具体情况属下打探不到,那里戒备森严。不过听说他们已经开始装备一种新式火枪,比火绳枪射速更快,威力更大。"
皇太极沉思片刻:"崇祯这小子,倒是有些手段。"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我们必须加快行动了。一方面继续拉拢蒙古各部,另一方面加强对明军的试探和骚扰。"
"主子,要不要派大军出击?"一名将领问道。
皇太极摇摇头:"时机未到。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消耗他们的精力和资源,让他们无暇顾及内部改革。同时,派更多细作打入他们内部,尤其是那个'军械总局'和边军将领中。"
"遵命!"众人应道。
京城,皇宫。
崇祯正在批阅从辽东送来的军报和奏疏。
"又是一份求援奏疏。"他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奏折。
"陛下,袁崇焕请求增拨新式火器和弹药。"内阁首辅徐光祚说道。
"准!"崇祯毫不犹豫地说,"立即从军械总局调拨一批'崇祯一式'燧发枪和弹药,火速送往辽东。"
"遵旨。"徐光祚应道,但没有立即退下,"陛下,老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辽东形势日益严峻,皇太极明显在试探我们的底线。若不尽快增兵辽东,恐怕..."
崇祯摆摆手:"朕明白你的意思。但眼下内部改革正处关键时期,西北流寇又日渐猖獗,我们实在抽不出更多兵力。"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朕的策略是,暂时坚守辽东,积蓄力量。等内部改革初见成效,新军编练完成,再与后金决一死战!"
"陛下圣明。"徐光祚躬身道,"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时间紧迫啊!"徐光祚忧心忡忡地说,"皇太极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