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教化众生的立场、角度、摄化方便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各有不同。
《佛说无量寿经》是一部本源的经典,因为《佛说无量寿经》最详细,仔仔细细把法藏比丘因地发愿,四十八个大愿,发愿以后修行,修行以后成就佛的果位,成就这个极乐世界庄严,引导众生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介绍了。《无量寿经》是根源,是来源之处。如果没有四十八愿,就没有极乐净土,也就没有佛中之王阿弥陀佛,也就没有往生极乐这个事儿,所以说《佛说无量寿经》是根源、是本源。
《佛说观无量寿经》是展开,光有一个根不行,你得让树生根发芽,长成茁壮参天大树,所以《观无量寿经》是展开。就是说看了《无量寿经》以后,有些根器高的众生可能明了了,有些众生根器不够,他还是不明了,于是执着于自己本来修行的方法理念,他脑子钻了牛角尖,简单说他进不来。《佛说观无量寿经》展开的非常广泛,千机并育,万法齐收。他把一切根机、一切修行法门的人都摄受在净土法门之内,他是从方便引导进入真实的角度,所以说《观无量寿经》实际上是把净土法门展开的经典,是个延伸、是个提高。
《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三经中释迦牟尼佛最后说的一部经,他也是结论、总结性的经典,很简短。比如说《佛说无量寿经》也讲到三辈往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修善,奉持斋戒,供养三宝等等,非常多的修行。而《佛说观无量寿经》,他也提到三福、定善、散善,很多修行,但是到了《佛说阿弥陀经》当中,这一切通通不谈了。直奔主题,因为他要总结嘛,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不用再跟你拐弯抹角了。而且最后这部《佛说无量寿经》是佛陀无问自说的,我们绝大部分经典,那得有请法的人,谁谁谁胡跪合掌而白佛言啊,为什么呢?佛陀说法之前,他身上各种放光、各种祥瑞。下面的徒弟,各位大阿罗汉一看,佛陀又放光了,他要说法了,赶紧师父来来来,你打算说什么,我来给你请一下法,有这样一个一问一答。但是《佛说阿弥陀经》,世尊太慈悲了,你不要问了,我直接说吧,我给你们总结吧!因为这个法门太好、太简单了,这个法门太适合末法时代的众生啊,所以他正直舍方便,不再绕弯弯了,直接帮你把它总结出来,而且你都不用问我,赶紧给你总结出来,为说无上道。所以《佛说阿弥陀经》只说执持名号,就简单地告诉你持名念佛,其他的通通全部放在一边,就一个总结,回归到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称名必生,十念必生。这是净土三经的关系。
本小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