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是不是马上就可以物极必反了,然后就变成一个富人了呢?不行!因为触发“物极必反”这条定律,必需要有特定的条件,你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去集齐那些条件。这个时间也许是一年、两年、甚至一百年、一千年,谁也说不准的。比如说,只要你在楼顶待上一百年,期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因素,比如地震、火灾、拆迁、疾病等等,逼着你下来,前提是你要有命等到这些能够触发“物极必反”的条件出现才行。万一你待楼顶上三天就死了,那不就实现了一辈子不下楼的愿望了吗?
对于国家、王朝、家族和政党这些拥有漫长生命的存在而言,可以肯定,它们一定有机会集齐物极必反所需的条件的,所以这条规律用在它们身上几乎是百试百灵。但对于我们这些只拥有短暂生命的个体而言,也许在触发“物极必反”所需的条件成熟之前,我们就已经挂了。
所以,富贵而骄的人未必会遭报应,金玉满堂的人也不见得就会在有生之年变得穷困潦倒。大概率这些报应会落到子孙身上呢!
道德五千言的思想包罗万象,不是一篇文章所能承载的,但只要掌握有无相生,物极必反和无为损益这三条总纲,朋友们读起道德经,也许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文史君说
相比于先秦诸子着作等身,道家创始人的道德经为什么只有区区五千言?我想这是因为老子一向喜好虚无,推崇“不言之教”所致。众所周知,人类文明传播靠的是“有言之教”,为何老子推崇“不言之教”呢?因为只要进入“有”这个范畴,就会触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规律,一种思想最后必将搞出成千上万种解读。所以墨子死后,墨门三分。孔子死后,儒脉八裂。笔者猜想,如果不是尹喜强留,老子可能连一字一句都不愿意留给世人。结果也不出老子所料,哪怕仅仅五千言,也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争议。哎,吾是以知不言之教,无为之有益啊!
参考文献
(春秋)李耳:《帛书版·老子》。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相关百科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名人
8篇
老子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
宋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