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萧虎走进账房时,王恪正展开《军备转化清单》:“五千两造炮药,需硫磺三百斤、硝石五百斤;三千两购铁甲,每副铁甲十五两,可买两百副;两千两买战马,每匹上等马二十两,得一百匹。” 萧虎的手指点在炮药项:“炮药需优先,” 冬防炮阵消耗大,开春还要添新炮,“硫磺要从西域商队采买,” 质量更稳定。
清单的每个项目都需三司联署:镇南司管拨款,镇北司管验收,通西司管采买。萧虎在 “添十门新炮” 旁批注:“需预留五千两,” 新炮的铁矿粉和铜料涨价,“预算要留余地。” 耶律铸补充:“每笔支出需附收据,” 炮药的硫磺要标产地,铁甲要记甲匠姓名,这是追踪责任的链条。
耶律铸发现的波斯蓝宝石漏记问题,按流程启动追补。通西司的珠宝吏立即补办《珍宝估值单》,详细记录宝石的 “色泽、重量、瑕疵”,王恪将其附在商路账册后,用红绳捆扎,“需注明‘补记’,” 与原始账目区分。帖木儿千户的亲随好奇:“为何一块石头值五十两?” 耶律铸道:“这宝石能换十门炮的引信,” 税银连着军备,漏记就是误防。
补记手续需 “四人签字”:估值吏、账房主管、通西司官、监督官,少一人都无效。王恪将补记后的账册重新汇总,总额仍为一万两,但明细更完整。“税银账不能有糊涂账,” 萧虎强调,哪怕是五十两的宝石,“每一分都要花在防务上。”
书吏赵谦的《核校日志》记得密密麻麻:“辰时三刻,核汉地账册,更正五十两笔误;巳时一刻,核草原账册,注明残马折算;午时,核商路账册,补记蓝宝石五十两……” 每笔记录都有时间、操作人、见证人,王恪每日审阅,用朱笔打勾。“日志要存档二十年,” 他对赵谦道,御史台每年会抽查,“缺一页都算失职。”
日志后附《核校人员名单》,十三名书吏、三名主管、两名监督官的姓名按手印排列。耶律铸抽查上月日志,发现有处涂改未注明原因,当即要求重写:“涂改必须注明‘因何改、何时改、何人改’,” 这是账册的 “清白证”,不能有丝毫含糊。炭盆的火星落在日志边缘,赵谦立即用镇纸压住,“账册怕火怕潮,” 他小声说,这是命根子。
核校结束时,暮色已漫进账房,王恪将盖满印章的账册收入防潮木箱,钥匙由三司主官分持。萧虎望着总账上的 “一万两”,对耶律铸道:“这些银两能铸五门新炮,” 或买五百匹战马,“账房的算盘声,” 实则是边疆的平安符。帖木儿千户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