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 章:边境侦缉(至元二十七年秋?斡耳朵边境哨卡)
克鲁伦河下游的芦苇荡里,巴图(察合台部细作)正整理羊皮袄的褶皱,袄面刻意磨损出破洞,沾着新鲜的马粪与草汁 —— 这是模仿牧民长途迁徙的痕迹。他怀中的狼皮纸用桐油浸过防潮,上面用炭笔勾勒着炮阵轮廓,却故意漏画储弹坑的位置,“若被盘查,” 他暗念主谋的叮嘱,“就说是迷路牧民的草场图。”
为更逼真,巴图在腰间挂着半块风干的羊肉,膻味掩盖了狼皮纸的墨香,靴底嵌入牧民常用的铜铃,行走时发出 “叮当” 声 —— 这是从被俘的术赤系牧民那里学来的习惯。他选择在辰时雾气未散时行动,此时边境哨卡换班,巡逻间隙最长,“按乃马真后时期的哨卡规律,” 这是最佳潜行时机,却不知萧虎已改良了巡逻制度。
斡耳朵边境的 “鹰嘴崖” 哨卡,虎卫营百户那拉珠尔正交接巡逻记录,桑皮纸册上标注着 “晨雾大,增派双岗”。哨卡用克鲁伦河青岩筑成,了望塔高九丈,塔顶的哨兵持 “千里镜”(西域传入的铜制望远镜),镜身刻 “虎卫营验”,视野可达三里外的芦苇荡。“按新制,换班需重叠一刻钟,” 那拉珠尔对接班的甲士道,防止出现防御空档。
巡逻队分 “明哨” 与 “暗哨”:明哨沿官道骑行,甲胄外罩牧民常穿的羊皮袍,却在袖口绣微型虎纹;暗哨潜伏在芦苇丛,手持带铁矿粉的验探棒 —— 这是周显特意改造的工具,遇铁器会显青晕。“昨日捕获三只野狼,” 哨兵报告,“蹄印接近炮阵区域,” 这让那拉珠尔更加警惕,下令缩短巡逻间隔至半刻钟。
巴图故作慌张地走向哨卡,声称 “迷路寻找羊群”,但他的眼神总瞟向西北方的炮阵方向 —— 那里正是了望塔的重点监控区。明哨甲士阿古拉上前盘问,手指不经意间触碰巴图的羊皮袄,触感僵硬:“牧民的袄子填羊毛,” 他暗忖,“这袄子却像藏着硬物。” 更可疑的是,巴图虽称迷路,却能准确说出三里外废弃的敖包位置,这绝非普通牧民能知。
阿古拉按 “三问三查” 流程:问草场位置(巴图答非所问),查行囊(狼皮纸轮廓在怀中显现),验身份(巴图出示的羊皮文书无千户印)。“你的铜铃声不对,” 阿古拉突然道,牧民的铃音因磨损发闷,而巴图的铃声清脆 —— 这是新铸的,破绽就在细节里。巴图脸色微变,伸手摸向腰间,却不知暗哨已从芦苇丛包抄过来。
那拉珠尔赶到时,巴图正试图挣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