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图景。
巳时三刻,萧虎敲响钟楼铜钟,第一声钟鸣震落檐角积尘,声浪如波纹扩散:“第一响告天,” 祭天祝文由萨满宣读;“第二响告地,” 碑座埋五谷象征丰饶;“第三响告民,” 三十里内的牧民、商户、驿站均需驻足聆听。验声官在百步外记录:钟声 “黄钟律”,余韵持续一刻钟,“与炮阵鸣响频率共振,” 这是军威与政令的声威合一。
钟鸣毕,萧虎身着绯色公服登礼台,腰间玉带与碑体汉白玉交相辉映。“自今日始,” 他的声音透过传声筒传遍观礼区,“税令为纲,三军为卫,” 手指碑刻方向,“此碑即法,违者无赦。” 礼台两侧的虎卫营甲士齐声呼 “诺”,甲叶碰撞声与余钟共鸣,观礼者纷纷起身,目光聚焦于汉白玉碑上的朱红铭文。
镇南司官李筠展开汉文税册,高声宣读汉地条款:“凡水旱虫灾,路府官需三日内勘灾报省,” 他指向碑阳 “灾年减免” 铭文,“全免者流民可入常平仓领粮,” 周围汉人商户点头,有人低声道:“比乃马真后时规矩多了。” 镇北司官帖木儿(非叛党)用蒙古语解读草原抽马:“抽马后官府给盐引,” 他举起盐引样本,“凭此可换两斤官盐,” 牧民们的马头琴声渐歇,专注聆听。
通西司官伊斯玛仪展示波斯文税则,用汉话翻译商路条款:“珍货抽分后给验讫印,” 他指着碑侧八思巴文,“持印商路通行无阻,” 色目商队首领们抚掌,有人将香料样本举向阳光,“早该有这样的规矩。” 三司宣讲各有侧重,却都紧扣 “均平”“公开”,让观礼者听懂税令与己相关。
李诚现场演示碑刻防伪:用虎符贴近碑阴蒙古文,“抽马” 二字泛起青晕;以朱砂笔轻涂碑阳汉文,刻痕内朱砂迅速吸附,显出血色字迹;用八思巴文令牌比对碑侧编码,字母尾钩与令牌纹路严合。“此碑若遭篡改,” 他举起验碑镜,镜下可见刻痕内的铁矿粉排列规律,“仿造者难仿磁显与朱砂吸附,” 这比乃马真后时期的碑刻多了双重保障。
萧虎命人取来税令副本,与碑刻铭文逐字核对,副本骑缝处盖三族官印,“副本存中书省、三司、忽里台三处,” 每年秋分核验一次,“若碑刻与副本不符,” 按 “篡改法典” 治罪。观礼的老牧民帖木格(亲历太祖时期)点头:“太祖时的碑刻无此精巧,” 新制更显郑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汉人老农张二叔拄着拐杖凑近碑阳,乡塾先生为他念 “灾年减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