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忙拱手行礼,身姿端正,态度恭敬且诚恳,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儿臣遵旨,父皇政务繁重,日理万机,还望多多保重龙体。”
宋徽宗点头示意,脚步有些匆匆地迈出书房。
身后的内侍则一路小跑,紧紧跟随。
望着宋徽宗离去的背影,王皇后轻轻叹了口气,秀眉微蹙,脸上露出一丝浓浓的担忧之色:“也不知是何等紧急之事,竟让官家如此匆忙。”
尽管,赵桓的心中对徽宗处理事务的能力着实不敢恭维,甚至隐隐有些不屑。
但他还是强装镇定,脸上挂着虚假的笑容,昧着良心说道:“母后无需太过忧虑,父皇英明神武,定能妥善处理好此事,您就放宽心吧。”
宫殿内,夜色如水般静谧,宫灯散发出的暖黄色光芒轻柔地洒在锦榻之上,映照出一片柔和而温馨的光影。
赵桓静静地站在窗前,目光深邃,目送着王皇后领着赵金奴渐行渐远的身影。
那一大一小的身影在夜色中逐渐模糊,直到彻底消失不见。
他微微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阴影,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
此刻,寝宫内没有外人了,只剩下他与两名内侍。
他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隐隐透出几分凝重。
沉默片刻后,赵桓轻声开口,语气平静而低沉:“若冲,工匠找得怎么样了?”
王若冲是赵桓身边的两名内侍之一,年岁不大。
他眉眼间透着一股灵动之气,身形瘦削却行动敏捷。
尽管年纪轻轻,但王若冲办事极为机灵,心思细腻,眼力见儿极佳。
平日里,赵桓只需稍有示意,他便能心领神会,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无论是传递消息、安排琐事,还是应对突发状况,他总能迅速反应,从不拖泥带水。
正因如此,赵桓对他颇为倚重,许多重要事务都放心交由他去办。
王若冲站于赵桓身后,听闻问话,即刻上前一步,躬身恭敬作答:“殿下,工匠已有着落。”
“皆是自苏杭二州寻得,手艺也是出类拔萃。”
紧接着,他又条理清晰地禀报道:“小的已将工匠们,妥善安置于官家去岁赏赐殿下的庄子之中。”
“一应起居、劳作之处皆已让人安排停当。”
而这座庄子,缘起于去年那场盛大宫宴。
彼时,年仅四岁的赵桓,身着华服,迈着稚嫩步伐登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