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运动,那叫一个乱。简直就是山头林立,各自为战。有搞情报的,有搞破坏的,有救助盟军飞行员的,还有印传单、搞宣传、组织群众的。这些组织,派系林立,互相之间谁也不服谁,有的直接听英国军情六处的,有的听美国战略情报局的,乱成了一锅粥。
要把这锅粥,拧成一股绳,统一在自己的旗帜下,戴高乐需要一个能力挽狂澜的使者。
这个人,就是让·穆兰。
穆兰,是法国历史上一个传奇人物,他本来是个省长,文官出身,却有着军人般的胆识和钢铁般的意志。1942年到1943年,戴高乐把他像一枚最重要的棋子,秘密空投回了法国。穆兰冒着随时可能被盖世太保抓住并处死的巨大风险,在法国境内秘密穿梭,像个不知疲倦的“粘合剂”,一个一个地去拜访那些桀骜不驯的抵抗运动领袖。
“哥儿几个,别自己单干了,咱们得团结起来,劲儿往一处使啊!”
“光打游击不行,咱们得有个统一的政治纲领,得让全世界知道,我们法国人,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谁能代表这个未来?当然是远在伦敦,唯一一个从一开始就举起反抗大旗的戴高乐将军!”
经过无数次艰苦卓绝的谈判和斡旋,穆兰,这个伟大的信使,奇迹般地成功了。他把那些互相猜忌、矛盾重重的抵抗运动领袖们,都说服了。大家同意搁置分歧,共同组建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全国抵抗委员会(CNR)。
更重要的是,这个新成立的委员会,向全世界公开发表声明,公开承认:夏尔·戴高乐将军,是法国抵抗运动唯一的政治领袖。
这一招,简直是釜底抽薪,一剑封喉!
它瞬间改变了戴高乐和吉罗之间的力量对比。它给了戴高乐一种吉罗永远也无法拥有的东西——来自法国本土、来自那些正在流血牺牲的人民的直接授权。
这一下,戴高乐的腰杆子,彻底硬了。他不再仅仅是盟军电台里那个“伦敦之声”,他成了整个法兰西抵抗运动的化身,是法兰西民族精神的象征。
手握全国抵抗委员会这张王牌,戴高乐班师回朝,返回了设在阿尔及尔的权力中心——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一开始是戴高乐和吉罗当联合主席,说白了就是盟军搞出来的一个平衡产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此时的戴高乐,早已今非昔比。
接下来发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