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计划。事实上,巴黎的密谋集团代表,确实也找过他,他也表达了同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另一方面,他又被自己曾经宣誓效忠的誓言,给牢牢地捆住了。发动一场推翻国家元首的政变,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失败的可怕后果,又让他怕得要死。
所以,他就成了一个“摇摆人”。他的态度是:除非你们能百分之百地确认希特勒已经死了,否则,别指望我出手。
在7月20日政变当天,他这种模棱两可、犹豫不决的态度,直接导致了政变在巴黎的彻底失败,错失了控制整个法国的大好时机。
他以为自己很聪明,两头下注,进可攻,退可守。但实际上,他把自己,推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局。他既没有帮政变,又因为知情不报,而深深地卷入了其中。
政变失败后,盖世太保的审讯,很快就挖出了他与密谋者之间的联系。1944年8月17日,一纸命令从“狼穴”发来,解除了他的西线总司令职务,并命令他,立刻返回柏林,“向元首汇报工作”。
克鲁格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张所谓的“传票”,其实就是一张死亡通知书。他无法想象自己,站在希特勒面前,接受他那暴风骤雨般的审问,更无法面对随后弗莱斯勒那个疯子的法庭和肉钩绞刑架的羞辱。
在从法国返回德国的途中,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元帅,做出了他最后的选择。1944年8月19日,他让司机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停车,然后,服下了一颗随身携带的氰化物胶囊,自杀身亡。
他留下了一封写给希特勒的遗书。信中的言辞,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一边继续表达着对希特勒的“忠诚”,一边又苦苦哀求希特勒,看在德意志民族的份上,结束这场毫无希望的战争,与盟军媾和吧。
但据说希特勒看到这封信后,仅是看了一眼就扔进了垃圾桶。
第二位,也是更富悲剧色彩的,是“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元帅。
隆美尔的案子,比克鲁格要复杂得多,也更让希特勒头疼。
因为,隆美尔不是一般的元帅。他是戈培尔的宣传机器,亲手塑造起来的、整个第三帝国最耀眼的军事明星,是德国民众心中不败的“战神”,是“沙漠之狐”。他的声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与希特勒本人媲美。
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战争英雄,你该怎么处置他?
把隆美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