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却没有一个有效的计划,去应对那庞大而顽固的蛇身——也就是纳粹党和党卫队所建立起来的那个庞大、高效、且深入社会骨髓的恐怖统治机器。他们想得太“干净”了,也太“理想化”了。
那么,我们来做第二个假设:如果政变成功了呢?
假设,那天会议是在地下掩体里开的,或者布兰特上校没有手贱去移动那个公文包,希特勒被当场炸死了。同时,柏林的通讯被第一时间切断,戈培尔、希姆莱等纳粹头子被迅速逮捕。一个新的、由贝克将军和格德勒博士领导的德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那么,他们能成功地结束战争吗?
答案,几乎也是否定的。
因为,密谋者们有一个非常天真,甚至可以说是一厢情愿的核心政治目标:他们希望,在推翻希特勒之后,能够立刻与西方盟国(主要是英美)达成单方面的停火协议,然后,调转枪口,集中全部力量,在东线,继续抵抗苏联红军的进攻,把苏联人,挡在德国的国门之外。
这个想法,从德国人的立场出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他们完全误判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盟国的决心。
早在1943年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就已经向全世界公开宣布,盟国对于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将坚持一个唯一的原则,那就是——“无条件投降”。
为什么要定下这么一个不留任何余地的政策?
一方面,就是咱之前说过的是为了避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覆辙。一战结束后,德国国内就冒出了所谓的“背后一刀”神话,说是德国军队没有在前线被打败,而是被国内的“叛徒”(指社会党人、犹太人等)从背后捅了一刀,才被迫投降的。这个谎言,后来成了纳粹崛起的重要宣传口号。所以这一次,盟军的目标很明确:必须在军事上,彻底地、毫无争议地,摧毁德国的战争机器,占领它的本土,让所有德国人都清清楚楚地看到,你们是“战败”了,没有任何借口可找。
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向苏联的斯大林保证,英美绝对不会背着他,去和德国单独媾和。这是维持盟国团结的政治基石。
所以,可以断定,就算720政变成功了,一个新的反纳粹德国政府,坐到谈判桌前,从盟国那里听到的,依然会是那五个字:“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盟国的定义里,早已不是一场传统的国家间的战争,而是一场正义对抗邪恶的意识形态“圣战”。对于绝对的邪恶,是不存在谈判和妥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