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为了让执行命令的后备军部队,能够信服,他们还编造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谎言:一个由党卫军领导的激进派别,刺杀了元首,并企图发动政变。而光荣的德国国防军,正在采取果断行动,拨乱反正,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这个计划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利用了德国军队那根深蒂固的、如同机器一般精确的服从天性和严密的指挥体系,试图让整个后备军,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推翻纳粹政权的工具。
这件“合法”的外衣,为1944年7月20日那场最终的行动,提供了完美的掩护。
1944年7月20日,这是历史的转折点,是阴谋、勇气、厄运与悲剧,交织在一起的一天。密谋者们,将他们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小小的、装有炸弹的公文包上。
这一天,施陶芬贝格上校,抵达了位于东普鲁士拉斯滕堡森林深处的德军最高指挥部——“狼穴”。他此行的官方任务,是在军事会议上,向希特勒汇报后备军的情况。
然而,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从一开始,就为整个计划,蒙上了一层致命的阴影。
由于当天天气异常炎热,会议的地点,被临时从那个密不透风的、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地下掩体,改到了地面上一间有多个窗户的、大型的木制营房里。
这个决定,是灾难性的。在一个封闭的混凝土空间内,炸弹的冲击波,会被坚硬的墙壁反复反射,其威力,足以杀死室内的每一个人。而在一个脆弱的木屋里,巨大的冲击波,会轻易地从门窗逸散出去,威力将大打折扣。
会议开始前,施陶芬贝格以“天气太热,需要更换一件干净的衬衫”为借口,与他的副官,维尔纳·冯·哈夫滕中尉,进入了一间准备室。在这里,他开始执行最关键,也最艰难的步骤:给炸弹,装上引信。
由于他在北非战场上,失去了右臂,左手也只剩下了三根手指,这个需要精细操作的动作,对他来说,异常困难。正当他紧张地操作时,一名卫兵在门外敲门催促,说会议即将开始,元首正在等他。
在仓促之间,施陶芬贝格只来得及,为他带来的两块炸药中的一块,装上了引信。这意味着,炸弹的威力,在进入会场前,就已经被削减了一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中午12点30分左右,施陶芬贝格进入了拥挤的会议室。根据幸存的目击者,阿道夫·霍伊辛格将军的回忆,当时,希特勒正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