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下,它再也跑不掉了。英国的驱逐舰们蜂拥而上,像一群围猎的恶狼,用一轮又一轮的鱼雷,撕开它最后的防线。在沉没前的最后一刻,“沙恩霍斯特”号承受了来自“约克公爵”号、多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的、令人难以想象的毁灭性打击。
它最终带着1968名船员中的1932人,沉入了冰冷的巴伦支海。仅有36人幸存。
这场北角海战,是欧洲战场上,传统的大炮巨舰之间,最后一次经典的对决。它的结束,也标志着德国水面舰队,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有威胁的作战力量,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雷德尔元帅的巨兽之梦,到此,算是彻底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在德国海军那些声名显赫的巨型战舰的光环之下,还存在着一支更为神秘、更为独特,也更符合德国海军“非对称作战”精髓的破袭力量:装甲舰和伪装袭击舰。
它们不像战列舰那样需要举国之力去建造,但它们的故事,却同样充满了传奇、狡诈与悲壮。
“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的故事,是这段历史光荣而又悲伤的开篇。作为“袖珍战列舰”的杰出代表,它在1939年战争爆发之初,就悄悄地潜入了南大西洋。在舰长汉斯·朗斯多夫上校的指挥下,它展开了一场堪称完美的破交作战。
在数月之内,它像一个幽灵,击沉了9艘、总计5万吨的盟军商船,搅得整个南大西洋航运为之瘫痪。更难得的是,朗斯多夫舰长是一位恪守着旧时代骑士精神的军人。他严格遵守海战法则,在击沉商船前,总会想尽一切办法,确保所有船员都安全转移到救生艇上,从不滥杀无辜。因此,他和他麾下的“斯佩伯爵”号,在敌人那里,都一度获得了一个“海上君子”的绰号。
然而,君子,终究斗不过流氓,更斗不过一群流氓。1939年12月13日,在乌拉圭的拉普拉塔河口,“斯佩伯爵”号遭遇了由英国海军准将亨利·哈伍德指挥的一支英国分舰队。
这支舰队,从纸面上看,根本不是“斯佩伯爵”号的对手。它由一艘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和两艘轻巡洋舰“阿贾克斯”号、“阿喀琉斯”号组成。英国巡洋舰上最大的火炮,不过是8英寸和6英寸,而“斯佩伯爵”号装备的,可是11英寸(280毫米)的巨炮。无论射程还是威力,德舰都占有碾压性的优势。
但哈伍德准将是个非常聪明的指挥官。他知道硬拼肯定不行,于是他玩了一招“分进合击”。他命令三艘军舰从不同方向,同时冲向“斯佩伯爵”号。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