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也正以一种令人窒息的、泰山压顶的态势,全面运转起来。
尼米兹和他的指挥官们,深知马里亚纳群岛这块骨头不好啃。日本人在这里深耕多年,防御工事坚固,抵抗意志也必然会极其顽强。
因此,美军为这次代号为“征服者行动”的战役,集结了太平洋战争以来最庞大的兵力。
总兵力:超过12万名地面作战部队,主要是海军陆战队和陆军步兵师。
舰队规模:超过500艘各型舰艇。负责登陆的,是特纳将军指挥的第五两栖舰队;而负责提供掩护和进行决战的,依然是米切尔将军指挥的、已经扩充到极限的第58特混舰队。
第58特混舰队:此时的它,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海上巨兽。它拥有多达15艘航空母舰(包括7艘大型舰队航母和8艘轻型航母),搭载了超过900架飞机。其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日本的“阿号作战”机动部队。
除了数量上的绝对优势,美军在技术和人员素质上,也已经全面超越了对手。
飞机:F6F“地狱猫”战斗机,在性能上全面压制了日本的“零”式。
飞行员:美军拥有大量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平均飞行时数超过400小时,而日本的精英飞行员,在之前的消耗战中,早已损失殆尽,补充上来的,大多是训练不足的“菜鸟”。
情报:如前所述,由于缴获了“Z号作战”计划,美军对日军的作战意图和兵力部署,几乎了如指掌。
这场仗,对美军来说,是一道必须完成的、通往胜利的必答题。他们准备得极其充分,士气高昂,决心要用压倒性的力量,一举砸开日本的国门。
1944年6月初,太平洋上,两支庞大的舰队,正从不同的方向,驶向同一个宿命的交汇点——马里亚纳群岛。
在西边,小泽治三郎率领着承载着帝国最后希望的联合舰队,悄然出航。他的口袋里,揣着那份精心设计的“阿号作战”计划,准备与美国人一决生死。
在东边,斯普鲁恩斯、特纳和米切尔,指挥着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舰队,如同一座移动的钢铁城市,向着塞班岛的海岸线,稳步推进。
这是一场真正的“天王山之战”。(“天王山”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着名战役地名,后引申为决定命运的关键之战)。
对日本来说,赢了,或许还能苟延残喘;输了,则国门洞开,再无险可守。
没有人知道,这场战役,将以何种方式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