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德国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丘吉尔虽然也痛恨纳粹,但他心中,却有着更多的隐忧。 作为一位传统的欧洲政治家,他一方面赞同削弱德国,尤其是削弱普鲁士这个军国主义的温床;但另一方面,他也担心,一个被过度削弱、四分五裂的德国,会在欧洲的中心,留下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而这个真空,很可能会被日益强大的苏联所填补。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虽然同意肢解德国,但更倾向于一种更为松散的分裂。他皱着眉头说:“关键是要让德国保持分裂的状态,哪怕只有五十年也好。但简单地分成几块,我担心,到头来这些碎片,迟早又会粘回到一起去。”
罗斯福则在一旁,倾听着两位盟友的观点,并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幽默地提到:“我想,大家都会同意,当年德国还分成上百个小邦国的时候,它对世界文明的威胁,可要小得多了。” 这句话,引得斯大林再次大笑,丘吉尔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罗斯福赞同斯大林的基本主张,即必须从政治上,彻底解体德国,从军事上,完全解除其武装,以避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对德惩罚不彻底而导致其迅速复兴的覆辙。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三巨头最终达成了一项初步的共识:德国战败后,将被美、英、苏三方分区占领。同时,将成立一个由盟国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来仔细地研究,关于德国“去军事化和肢解问题”的具体方案。
就这样,在德黑兰会议的觥筹交错和激烈争论中,三巨头亲手埋下了德国在战后被分裂的种子。尽管他们当时无法预见到,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德国将真的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并成为冷战的最前沿,但确保德国永远不能再威胁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在这一刻,已然结下了沉重的共识。
2.苏联对日作战的承诺——斯大林的“利益交换”
在德黑兰,除了欧洲战事,远东的战争局势,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罗斯福此行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想从斯大林的口中,得到一个关于苏联何时对日作战的明确承诺。
因此,在会议的间隙,罗斯福旁敲侧击地向斯大林,提出了那个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斯大林元帅,当希特勒彻底灭亡之后,苏联会对日本开战吗?”
面对美英的期待,斯大林,这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并没有拒绝,但他巧妙地,将这个问题,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他明白,苏联在欧洲战场,已经付出了山一样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