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的恐怖气氛和对反对派的镇压,在1933年3月搞了一场极不公正的国会大选。虽然靠着暴力恐吓和舞弊,纳粹党及其盟友也只是勉强在国会过半,但这已经足够了。
希特勒的目标,根本不是在议会里跟人“过家家”。他要的是彻底绕开议会,为所欲为!于是,他又抛出了一个更狠的“杀手锏”——《授权法》。
这玩意儿更绝,直接规定:内阁可以在未来四年内,不经过国会批准,自行制定和颁布任何法律
为了凑够通过这个法案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希特勒故技重施:用国会纵火案法令把所有反对派议员和部分社会民主党议员要么抓起来,要么吓得不敢来开会;用冲锋队和党卫队包围会场,进行武力威慑;同时又连哄带骗,向其他党派做出虚假承诺,骗取了他们的赞成票。
1933年3月23日,在恐怖和欺骗交织的氛围中,《授权法》得以通过(只有英勇的社会民主党投了反对票)。这标志着魏玛共和国和德国议会民主制度的彻底死亡。希特勒从此获得了不受任何法律和制度约束的、绝对的立法权和行政权,成为了“合法”的独裁者。
手握《授权法》这把“尚方宝剑”,希特勒的“权力装修工程”进入了“快车道”。他立刻发动了一场名为“一体化”的运动,目标是把德国社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彻底“纳粹化”。
工会?解散! 所有独立的工会被强制解散,工人失去了集体谈判和罢工的权利,被纳入由纳粹控制的“德国劳工阵线”。
各邦政府的权力被剥夺,由中央任命的纳粹党员担任地方长官。
公务员、教师、法官?清洗! 所有被认为是“政治不可靠”或“非雅利安人”(主要是犹太人)的公职人员,大批被解雇或强制退休。
媒体、文化、教育?姓“纳”! 报纸、广播、电影受到严格控制和审查,戈培尔的宣传部成了唯一的“真理”来源。大学失去独立性,教科书被篡改。臭名昭着的“焚书”运动,将无数“异端邪说”付之一炬。
社会团体?统统“收编”! 从体育协会到合唱团,从消防队到兔子养殖协会(可能有点夸张,但意思就是这样),都要么被解散,要么被纳入纳粹的体系之下。
到1933年夏天,希特勒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德国政治权力的绝对掌控。他踹开了总理府的大门,把屋子里的“家具”(魏玛民主制度)砸了个稀巴烂,并且按照自己的喜好开始了“重新装修”。政治上的对手,要么被关进了刚刚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