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漩涡,主动吸收周围能量,促使护盾强度呈指数级增长,真正实现"攻击越强,防御愈坚"的颠覆性防御逻辑。
镶嵌在深空轨道的引力波监测阵列,宛如文明守望宇宙的巨型复眼。每个监测节点都搭载着基于三级文明拓扑共振技术的感知单元,通过捕捉时空涟漪的细微震颤来预警危机。
当敌方舰队的引擎启动,其引发的引力波扰动即便跨越数光年的浩瀚距离,也会在接触监测阵列的瞬间,触发纳米级的量子共振膜。
这些由暗物质纤维与生物量子传感器交织而成的共振膜,能够将引力波信号转化为可解析的量子态数据,并通过纠缠通讯网络以超距传输的方式,将预警信息瞬间传递至防御中枢。
阵列特有的斐波那契螺旋算法,会自动过滤宇宙背景噪声,精准锁定异常引力波源的方位、规模与推进速度,为防御系统预留出宝贵的战术响应窗口,让来袭舰队在踏入攻击范围前,便已暴露无遗。
地面防御体系的升级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林轩创造性地将生物神经网络算法与量子计算深度交融,为智能防御系统注入了更强大的“智慧大脑”。
星球各处星罗棋布的量子传感器,恰似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通过量子纠缠技术紧密相连,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的智能感知网络。
当威胁降临,系统能凭借百万次深度学习积累的经验,在0.3秒内精准完成威胁评估,同步调动护盾、拦截火力与机动防御单元,无论是呼啸而至的空基导弹,还是隐蔽突袭的地面部队,都难以逾越这道固若金汤的防线。
而深埋在地壳数百米处的巨型陆基反物质加农炮阵列,堪称星球防御的终极杀器。百米粗的炮管蜿蜒如蛰伏的远古巨蟒,每次充能时,周围空间都会因强大的能量场泛起诡异的扭曲涟漪,仿佛现实世界在此处出现了裂痕。
一旦发射,反物质与正常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洪流,足以将直径十公里的小行星瞬间瓦解,连一粒尘埃都无法留存,只剩下飘散在宇宙中的亚原子粒子诉说着毁灭的威力。
伽马五号星球的环形轨道工厂内,机械臂的嗡鸣声与能量场的震颤交织成一曲工业交响,11艘战舰的建造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同步推进。作为舰队中枢的战略母舰,其龙骨镶嵌着暗紫色能量纹路,如液态血管般随能量波动蜿蜒流转。新型量子复合装甲表面跃动着拓扑结构光痕。百万台特制钻头以纳米级精度刻蚀的微观纹路,构成活体神经网络般的防御系统。当敌方火力命中装甲时,纹路会依据能量特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