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在草坡上坐了下来,便随意的和方大爷聊聊起来:“庄稼长势还成吧?我看着禾苗挺壮的。”
“还成,长势挺好,咱们家田靠着河,不是大旱的年景收成都还过得去。”见东家问起,方大爷笑呵的答道。
“一亩地能收多少?”
“一般能收三石左右。咱们家这田是附近收成最好的了,其它的一般都只能收两石多一点。”见平时只知道背书的许清问起这些,方大爷到不觉得奇怪。
许清四面看了看,看到自己坐着这片近百亩的草坡荒着,便拾起一根可枯枝挖了一下,草皮下的泥土还是挺肥沃的。便问道:“这片草坡是谁家的?”
见少爷问起,二柱在旁边抢着答道:“下面一百多亩田地加上这片坡地还有竹林原来都是咱们家的,这片坡种不了庄稼,没人要,所以原来只好把水田卖掉了。”
许清想想,这种坡地种稻谷或者麦子肯定是不行,别的呢?玉米、花生……得,这些作物北宋应该都还没有,哥伦布还要几百年才出生呢。现在自家经济状况并不好,而这么大片的土地又荒芜着,着实可惜,想了许久,许清突然记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有人种过的山药。山药可是咱们本土的作物,营养价值高,还可以入药,不正适合这种较干旱的坡地种植嘛,相对于一千多年后,现在种植的作物种类实在是太单一了,现在民间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稻和麦两种,其它的经济作物基本上没有,这应该是个来钱的路子,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到没过什么改变全人类的伟大理想,但搞点创收,让自己口袋里多点银子,那也多一份安全不是,想到这许清心里不禁一乐,转头问二柱:“城里有山药卖吧?多少钱一斤?”
“山药在药铺里常见,在市面上比较少,大概七八文钱一斤吧!”二柱想了想回答道。
只是许清初来乍到,对一文钱的概念模糊不清,于是又道:“那现在一斗米多少钱?”
“现在斗米七十文!”这个方大爷清楚,于是很快回答许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