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名的血书,指印在雪光下泛着紫黑,像片腐烂的梅枝。
冬儿捧着桐木匣踏上丹陛,匣盖边缘刻着的百姓掌纹拓片还带着松油香气。掀开匣盖的刹那,百枚永昼钱的暖铜色漫出来,映得殿内冰棱泛起金边——每枚钱币上的刻痕都带着烟火气:宣府铁匠的锤印深浅不一,京城绣娘的针脚在币面织出细网,最中央那枚刻着"阿贵"的钱,边缘还留着铸币时飞溅的铜珠,像撒了把碎星。
"太祖铸'洪武通宝'时,曾命百姓献家中旧铜。"冬儿指尖抚过一枚嵌着粗布纤维的钱币,那是当年受灾妇人剪来的铜簪熔铸的,"他说'钱要带着人间温度,方能镇得住地脉'。这些刻痕,是千万个百姓捧出的真心。"
陈弘业突然扯开锦盒,捧出幅裱着金线的《铸钱图》:"陛下请看!祖制分明是天子执秤,龙爪握钱柄!"画卷展开时带起的风掀落梁间积雪,却在"天子"衣角露出块霉斑——谢明砚认得,那是记忆树洞里太祖真迹的残片纹样,原画上,农夫的手正与天子的手交叠在秤杆上。
殿外忽然传来铜盆相击声。数百百姓拥在丹陛之下,衣襟上别着永昼钱,敲击盆沿的节奏正是十年未改的《雷秤谣》。小顺挤在最前排,扯开衣领露出锁骨处的灼伤——那是昨夜护着熔炉时,被骨钱模子烫出的疤,焦痕边缘竟隐约映着"民"字纹路。
"大人摸过这钱吗?"他举着半片残钱冲上殿,币面"顺"字是用断簪刻的,边缘带着毛糙的缺口,"没了百姓的印,钱就跟冻透的石头似的,捂不热人心!"
三、秘卷现雪:龙案上的苔痕真意
巳时的龙案被雪光染成青白,谢明砚展开从记忆树洞里取出的太祖密卷,宣纸上的朱批在雪粒折射下泛着金红:"朕铸钱,非为权,为秤——秤平则民安,民安则皇脉永。"落款的"洪武年制"玉玺边角缺了半角,恰与王廷钰袖中骨钱模子的缺口严丝合缝。
"十年前的火,是有人想烧了民心。"宋砚秋掷出东厂旧档,纸页间掉出半根焦黑的银线,那是承冬临终前握在手里的避雷穗残段,"秘档里的'权脉模'草图旁,有铸钱匠人的血书。"泛黄的纸上,暗红字迹在雪光下渐渐清晰:"腊月廿三,西厂掌印持太...持旧臣手谕盗模,言'民钱乱制,当以骨钱镇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冬儿盯着纸上"阿姐"二字,指尖抚过银线残段的焦痕——那焦痕的形状,竟与记忆中承冬挡在她身前时,被火舌舔过的袖口纹路一模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