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唐共商大计。”
三使既定议,于是共谋划定疆界之策。
薛仁贵详陈大唐边境地形,拓跋燕亦述外邦的境域,二者相辅相成,渐成疆界之图。
大唐使臣则据史籍所载,考辨古今,以明权属。
三使聚首,共筹疆界之策,日夜孜孜,不辞劳苦。薛仁贵详述大唐边陲的地势,山川河流,走向分明;拓跋燕亦细陈外邦的境域,地貌特征,了如指掌。二者所言,相辅相成,犹如拼图的契合,边境轮廓渐显。
又数日,疆界之图已成,山川河流,权属分明,两邦争议之地,亦得妥善划分。
三使览图,都露欣慰之色,知此图一成,两邦和平有望,于是,三使齐赴两军阵前,展图明示,陈说和议。
两军将士见状,都露讶异之色,继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外邦主帅览图毕,沉吟不语,目光深邃,似在权衡利弊。
大唐使臣则从容陈词,道明划定疆界的重要,愿两邦自此息兵罢战,共谋发展。
外邦主帅凝视疆界图许久,突然拍案而起,怒道:“此图对我邦多有不公,部分争议之地竟划归大唐,这和开战有何区别!”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大唐使臣脸色微变,薛仁贵也握紧了拳头。拓跋燕急忙上前,轻声对主帅说道:“主帅,此图是综合各方实情与史籍所定,并非偏袒一方。和平来之不易,若因这一点小分歧再起战火,百姓又将受苦。”
主帅闻拓跋燕之言,怒气稍减,然犹自愤愤不平,道:“公主所言虽有理,然此图于我邦实属不公。若轻易应允,我邦将士岂能心服?”
大唐使臣见状,忙道:“主帅勿急,疆界之图,乃我三使日夜孜孜,详考史籍,参酌双方实情所定。若有不公之处,自当再议。然两邦交恶已久,百姓深受其苦,和平实属难得。若因一点小分歧而再起战火,实非双方所愿。”
“主帅,和平之道,在于双方各退一步,共谋发展。若因疆界之图稍有分歧,便弃和平于不顾,实乃不智之举。我父王遣我前来,正是望两邦能释前嫌,共筑和平。望主帅以大局为重,勿使百姓再受战火之苦。”
拓跋燕语毕,目光诚挚,满含期许。
外邦主帅闻言,神色再度沉吟,似有所动。
大唐使臣见状,趁热打铁,道:“主帅若有所疑,我等愿再行商议,务求疆界之图公正无偏。然则,战事一起,生灵涂炭,百姓何辜?望主帅三思而后行。”
外邦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