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机会绝不能错过。
李建设并未拒绝,大家互相扶持在这个时代很重要,有时一面之交也能成大事。
公社的广播喇叭声响彻云霄,能够传递到很远的地方,不少电线杆以及一些村民屋檐下都安装着喇叭,直到九十年代才陆续拆除。
"小清河的杨广安同志,公社有领导找你,请带上生产队的知青前往公社,速来。"
广播连续播放了五遍,过了大约十分钟,杨广安便带领十几个知青赶来,其中既有男生也有女生,他们都是分配到小清河生产队的。
……
"咦,那是干爹的车!关响,你爸爸来了。"
程建军一眼就认出了那辆车。
"确实是干爹的车。"韩春明也看到了。
关响疑惑地说:"我爸爸没说要来啊。"
这时一名女知青好奇地问道:"关响,你爸爸是大领导吗?"
"关响,你爸爸竟然有专车?"
"天啊,怎么没人告诉我们,关响原来是高干子弟。"
其他知青之前并不知情,关响一向低调,既能干活又肯吃苦,没想到他家条件如此优渥。
"我爸爸只是个工厂主任,没什么特别的。"
关响不想搞特殊化,所以从未提及此事。
但程建军却得意地说道:"关响的爸爸是我的干爹,也是红星轧钢厂革委会主任,那可是个万人大厂呢。"
"这样的大官啊!"
"万人大厂,太厉害了。"
这些知青来自京城,或多或少听说过轧钢厂,都觉得惊讶。
以关响的身份,进入工厂应该轻而易举,为何还要下乡当工人呢?
或许,这表明他的思想觉悟更高,远超常人。
这时李建设听到了动静,从办公室走出来。
"小杨,许久不见。"
"李主任,欢迎欢迎!"
杨广安上前握手,心情十分激动,因为这是他所认识的最大领导了。
"小杨,新年好,给你带了些年货,都在车上了。"
李建设随即过去打开了后备箱。
"爸!"
关响轻轻呼唤,难道没认出他?
"关响,你先别叫我爸,先去生产队,我得先了解你的表现。"
1954年
李建设展现出极高的政治觉悟,将自家儿子送往乡 ** 验社会主义农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