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聋老太太瘫坐在椅子上,无法站立,一只手无力,身体状况很差,但意识清醒。
“老太太,我来看您了。”
李建设只是尽了邻居的义务,看着他长大的老人,也没给他添麻烦。
他并不欠聋老太太的,当初住在这里,每月都交了三块钱房租。
至于说房子给了他,那也是花了五百块钱买来的,大杂院里的房间如今也就值这些钱,只是不能交易罢了。
“好,好啊!”
聋老太太没有其他遗憾了,她有易中海照顾,傻柱娶了妻,大孙子也很有出息。
李建设今天带来一些补品,但已经无济于事,只是来看看。
他在老太太身边陪了半个多小时,等院里人都回来后才离开。
“哥!”
“建设哥!”
院子里的孩子们围拢过来,皆因学校已贴出公告,再过几日便要离城。
他们将前往建湖农场,距离京城仅六十多公里,虽不算太远,但真有急事也能请假回来看一眼。
李建设回应道:“是最高指示的号召,作为知识青年理应承担社会责任,到农场去,到农村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孩子们听罢,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李建设心里却明白,留在城里当个工人,转正后每月能挣三十多。
而到了农村插队,男知青每月按工分计算可得三块一,女知青则为两块五。
即便去农场,收入也才十几块,这其中的差距便是对国家建设的支持,还省下了口粮,毕竟农村自给自足,生活成本低得多。
打完招呼,李建设转身去了后院,探望几位老邻居。
见到二大妈时,他笑着寒暄几句。
随后,他又去老许家看了红星,最后来到傻柱家转了一圈。
“李建设,瞧我儿子,跟关响小时候一样能吃!”傻柱一边忙碌着做饭,一边招呼客人。
刘岚抱着何淼走来邀请道:“李主任,今晚来家里吃饭吧。”
李建设婉拒道:“刘岚,今天不行,稍后还有事,改天你们两口子请我吧。”说完,他接过襁褓中的何淼抱了一会儿。
离开何家后,贾张氏已在中院等候,连忙问道:“李建设,棒梗也要下乡吗?”
听到声响,贾家一家人纷纷走出:东旭兄弟、陈碧华,以及棒梗、小当和槐花。
“李叔叔!”孩子们齐声问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