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实在是愧不敢当。”
乔菁菁没说话,心里却在盘算着她会的技术里还有什么是没有拿出来的。
蒋聿明哭穷苦惯了,应该说不管哪朝哪代,户部尚书都是最会哭穷的一个。
但他说的也不全是瞎话,大梁的确家底不丰。想必他这个户部当家人也确实辛苦,个中的酸甜苦辣咸他最清楚了。
等等,咸?
对啊,她会制盐啊。之前小卖铺卖过一点细盐,她怕太扎眼,就没有再卖。
改卖粗盐了。
但即便是粗盐,也是纯度很高的精盐,与现在市面上的粗盐略带苦涩不同。
后来她了解到私卖食盐属犯罪,便将粗盐也停了。
她学过历史知道盐乃民生大事,在古代具有极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是国家战略资源、民生必需品与文化象征。
她如今是皇家人,户部又有求于她,她做食盐生意应该没有问题吧。
蒋聿明还在哭穷,细数自己的不容易。乔菁菁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忽然问道:"蒋大人,您觉得咱们大梁的盐政如何?"
蒋聿明闻言一愣,随即苦笑道:"县主这是要戳本官的痛处啊。盐税年年收不足额,私盐泛滥,官盐质次价高..."
盐乃重中之重,收不到足额的税,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
朝廷也不是没想过把盐务都抓自己手里,但这其中问题颇为复杂。
"若我能制出比官盐更精细的盐,还比私盐便宜三成呢?"乔菁菁打断道。
蒋聿明猛地站起身,官帽都歪了:"县主此话当真?!"
乔菁菁借袖子从空间取出一个小布包,解开后露出晶莹如雪的细盐:"这是我闲暇时试制的,蒋大人尝尝。"
蒋聿明颤抖着手指蘸了一点,放入口中,顿时瞪大眼睛:"这...这比贡盐还要纯净!"
"我有三种制盐新法。"乔菁菁压低声音,"晒盐法、煮盐法改良版,还有一种秘法。若与户部合作,一年可增收百万两盐税。"
蒋聿明激动得胡子直抖:"县主需要什么条件?"
"我要三成利。"乔菁菁竖起三根手指,"但不要现银,我要盐引。"
"这..."蒋聿明面露难色,"盐引牵涉太广..."
"蒋大人。"乔菁菁忽然正色,"我知道朝中盐商势力盘根错节。但您想想,若能将盐税翻倍,皇上会怎么看?"
这句话戳中了蒋聿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