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共王深知郑国战略位置重要,若郑国被晋占领,楚国在中原的势力将受到极大威胁,于是立刻点齐兵马,亲自率军驰援。
很快,楚晋两国军队在鄢陵相遇。大战前夕,晋军内部出现分歧,一些将领主张坚守待变,而栾书等则力主速战。晋厉公权衡再三,决定采纳速战之策。战斗打响,晋军士气如虹,兵分多路向楚军发起猛攻。
楚共王亲自督战,指挥楚军顽强抵抗。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晋军一名神箭手突然射中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疼痛难忍,但仍强撑着指挥战斗。
然而,主帅受伤极大地影响了楚军士气,晋军趁势发起更猛烈的攻击。楚军渐渐难以招架,阵型开始混乱。最终,楚共王不得不下令退兵,晋军再次取得胜利,因此威震诸侯,号令天下,晋国在诸侯中赢得了霸主地位。
晋厉公即位不久,就取得了霸主地位,逐渐漂了起来,不把文武大臣放在眼里,却重视宠姬、外戚。竟然想免除全部大臣的职务,任用宠姬的兄弟等外戚来取代朝中大臣。有个宠姬的哥哥叫胥童,曾与郤至有恩怨,就想陷害郤至,取而代之郤至高位。
胥童在厉公面前进谗言,说郤至在鄢陵之战时,本可生擒楚共王却故意放走,是心怀异志,想里通外国。厉公本就对大臣们有不满,听了胥童之言,未加详查,便信以为真。
一天,厉公安排众大臣去打猎,在猎场中,胥童指使手下故意与郤至发生冲突,然后诬陷郤至谋反。厉公立刻下令将郤至、郤锜、郤犨逮捕。三郤素来正直,在朝中威望颇高,众大臣纷纷为他们求情,可厉公被胥童等人蒙蔽,不听劝告,执意斩杀了三郤。
此事引起朝中大臣的恐慌,大家人心惶惶,晋国朝堂陷入一片混乱。而胥童如愿以偿,取代了郤至的高位,更加肆无忌惮地弄权。胥童在朝廷上挟持了栾书、中行偃,胥童对晋厉公说:“不杀死这两个人,灾难一定落在国君您的头上。”
晋厉公说:“一个早上就杀了三位卿士,我不忍心再多杀人了。”胥童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违背厉公之意,只好放了栾书和中行偃。栾书和中行偃表面上对厉公谢恩,心中却已对厉公的昏庸和胥童的跋扈怀恨在心。他们暗中联络其他对厉公不满的大臣,商议对策。
此时,晋国国内因厉公滥杀大臣,民心浮动。而周边诸侯也在观望晋国局势,蠢蠢欲动。栾书和中行偃意识到,若不改变现状,晋国必将陷入内忧外患的绝境。于是,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