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就不能让公子雍入秦。赵盾随即调动军队,自任将军去抵抗护送公子雍的秦军,赵盾在令狐伏击秦军,秦军大败。先蔑、士会又随公子雍回到奏国。
秦国得知晋国立了新君,以为晋人戏耍他们,大怒之下再次出兵伐晋。晋军在赵盾的带领下仓促应战,两国战火重燃。这一场围绕君位的纷争,不仅让晋国朝堂暗流涌动,更使得秦晋之间本就脆弱的关系再次破裂。
晋灵公四年,晋国攻打秦国,夺取了少梁,秦也攻占了晋国的郩。晋灵公六年,秦康公为报令狐之仇与少梁之失,再度举兵伐晋。秦军来势汹汹,一路势如破竹,羁马等连下数城。晋国内部,晋灵公年少贪玩,不理朝政,大权尽归赵盾。赵盾一面组织防御,一面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此时,有谋士进言:“秦强我弱,不可硬战。可派使者前往楚国,约楚共伐秦,使秦腹背受敌。”赵盾权衡再三,觉得此计可行,便派能言善辩之士出使楚国。
使者到了楚国,向楚王陈说利弊,楚王正有北上争霸之心,便答应与晋结盟,共同抗秦。秦康公得知楚晋结盟,心中大惊,不敢贸然深入晋境。于是,秦晋双方在边境对峙,战事有所缓解。
此次战败,秦康公心中愤恨难平,发誓定要让晋国付出惨痛代价。他广招贤才,厉兵秣马,准备再次与晋决战。而晋国这边,赵盾虽立了晋灵公,但朝堂上仍有诸多反对之声,局势并不安稳。
就在两国都在积蓄力量之时,南方的楚国却悄然崛起,对中原虎视眈眈。楚王听闻秦晋交恶,心生一计。他暗中派人分别前往秦晋两国,挑拨离间,同时又宣扬楚国的强大,让两国都感受到威胁。
秦康公和赵盾都意识到,若继续内斗,楚国必将坐收渔利。于是,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劝说下,秦晋两国开始尝试和谈。双方派出使者,在边境进行了艰难的谈判。最终,达成了暂时的和解,约定共同抵御楚国的威胁,晋国逐渐恢复了生机。而秦晋之间,这一场因君位纷争而起的战火,也暂时熄灭。
当年迎接公子雍的使臣士会,一直在秦国没有归晋。晋国六卿认为,士会长时间待在秦国,会对晋国造成伤害,应当想办法让士会归晋,晋国才会安全。赵盾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计。他找来魏寿余,让其佯装得罪晋国,带着封地魏邑投降秦国。魏寿余依计行事,到秦国后,向秦康公献上魏邑地图,称愿为秦国效力。秦康公大喜,便派士会与魏寿余一同前往接收魏邑。
到了黄河边,魏寿余把此次归秦的目的告诉了士会,劝士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