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为了多收粮税,命人把堰身加高两尺,又用铁索锁死泄洪口。如今春汛,太湖水涨,可鱼群洄游的河道被截成了死胡同。"
"那便拆了铁索!"沈砚拍着船舷站起,"我明日就划船去上游,找那些工匠!"
"没用的。"守鲤摇头,"李刺史派了兵丁守堰,说谁敢动堰上一块石头,就以'抗税'论处。"她忽然靠近沈砚,袖中飘出一缕银光,"但我知道有个办法——二十年前的'鱼判官'曾留下秘语,说当金鲤现世时,需以'鱼魂灯'引动鱼群,冲开堰坝。"
"鱼魂灯?"
"是用百年老鱼的鱼鳔熬脂,混着太湖珍珠粉制成的灯油,点燃后能让鱼群听见召唤。"守鲤从发间取下白莲花,花芯里滚出粒鸽蛋大的珍珠,"这是我修炼三百年攒的丹,能助灯油成型。但灯芯......"她望着沈砚胸前的青铜鱼佩,"需要至亲之人的骨血浸染。"
沈砚喉头一哽。那鱼佩是父亲最后一次出海前塞给他的,说"若遇绝境,它会指引你"。后来父亲在暴风雨中失踪,母亲哭晕了三天,醒来后只说:"你爹是被湖神接走了,他是我们的鱼判官。"
"我爹的尸骨还在湖底。"沈砚摸着鱼佩,"用他的骨血做灯芯,是不是就能让他帮我?"
守鲤没有回答,只是将珍珠塞进他手里:"子时去镜湖最深处,那里有座沉了百年的石台。记住,灯芯要在月到天心时点燃,灯油要顺着水流漂向堰坝。等鱼群冲开铁索,你便带着渔民们呐喊,声音越大,鱼群越勇。"
话音未落,少女的身影已融入晨雾。沈砚低头看手里的珍珠,表面竟浮现出一行小字:"鱼判之后,当承其责"——正是父亲的笔迹!
是夜,沈砚跪在船头,借着月光打磨青铜鱼佩。母亲坐在舱口补衣服,针脚歪歪扭扭,像被风吹乱的渔网。"阿砚,你到底要去干啥?"她的声音发颤,"方才我梦见你爹了,他说......"
"阿娘,你信我吗?"沈砚打断她,"就像信当年爹说'鱼群会回来'那样。"
母亲沉默片刻,起身从箱底摸出个红布包。打开来,是半块鱼形的玉珏,和沈砚的青铜鱼佩严丝合缝。"这是你爹的定情信物,他说等你娶媳妇时给你们。"她把玉珏塞进沈砚手心,"若真要去,便把这玉珏系在灯上。你爹......他最见不得亲人受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子时三刻,沈砚划着小舢板到了镜湖最深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