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李素解释道:"那是太宗皇帝为纪念文德皇后而建的昭陵,传说陵中藏有开启天地之秘的钥匙。"
夜幕降临,李素安排众人入住附近驿馆。深夜,他悄然离开住处,按照星图指引来到昭陵。月光下的陵墓庄严肃穆,李素绕到陵后,发现一处隐秘的山洞。
洞内漆黑一片,李素点燃火把,小心前行。在山洞深处,他发现了一个石室,中央摆放着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九个玉匣,与鸿胪寺中的九鼎形制相似,但更加精致。
"终于找到了。"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李素转身,看到突厥左贤王站在洞口。
"左贤王阁下,你为何在此?"
左贤王冷笑:"因为我知道真正的九鼎在此。二十年前,我的祖父随颉利可汗入长安,亲眼见过真正的九鼎。它们不是九尊,而是十八尊,分阴阳两套。"
李素恍然大悟:"难怪各国使团带来的宝物都与某种神秘力量有关,你们都在寻找九鼎的另一半!"
"不错。"左贤王点头,"我祖父带回的半套九鼎被突厥可汗视为至宝,代代相传。如今大唐盛世,是时候让九鼎重聚,预言天下大势了。"
就在此时,其他国家的使节也陆续赶到。伊赫桑、金敏智、阿史那等人站在洞口,目光复杂地看着李素和左贤王。
"各位使节都来了。"李素叹道,"看来这不仅是突厥一族的秘密,也是整个天下的秘密。"
阿史那走上前:"根据星象,今晚是百年一遇的紫微垣移位之日,九鼎合一,天机将现。"
众人按照古老记载,将十八尊玉匣摆放在石室中央,形成九宫八卦之势。当最后一件宝物归位时,玉匣同时开启,露出里面的青铜器物——正是传说中失落的另一半九鼎。
九鼎合一的瞬间,整个石室震动,鼎身上的铭文开始发光,组成一幅巨大的地图。李素仔细辨认,发现那竟是大唐疆域的详细地图,标注着各地矿产、水源、道路,甚至隐藏着各地的奇珍异宝。
"这...这是大唐的国运图!"李素惊呼。
左贤王沉声道:"不仅如此。传说大禹铸九鼎时,曾请天神相助,将天下灵气注入鼎中。只要集齐十八尊九鼎,就能预知未来百年的国运。"
就在此时,石室顶部突然裂开,一道金光直射而下,落在九鼎之上。鼎身上的纹路开始流动,形成一个巨大的龙形图案。龙眼处有两颗明珠,散发着奇异的光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