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雷,震耳欲聋,显然叛军已经逼近。刘贺飞身跃上一匹骏马,手中紧握着金错刀,在月光的映照下,刀身闪烁着冷冽的寒光。
他回头望向宫门内,只见刘弗陵正倚着龙辇,身影显得有些单薄和脆弱。刘贺心中一紧,突然扯开嗓子,高声喊道:“陛下看好了!本王给您捉几个匈奴单于下酒!”
话音未落,刘贺一夹马腹,骏马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去,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夜风像一只无形的手,肆意地摆弄着他的衣摆,仿佛要将他整个人都卷入这无尽的黑暗之中。然而,就在这风起云涌之间,他腰间新系的符纸却在不经意间露了出来。那是周皇后白日里偷偷塞给他的平安符,此刻在风中微微飘动,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秘密。
与此同时,在霍光的密室里,老权臣正凝视着地图上闪烁的火光,那是代表着昌邑王所在位置的信号。他面沉似水,将手中的密报毫不犹豫地投入火盆。火苗瞬间舔过“昌邑王主动请缨”的字样,纸张在火中迅速卷曲、燃烧,化为灰烬。
霍光的山羊胡在风中微微颤动,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张安世,给羽林军传令……”
张安世闻言,迟疑了一下,问道:“保他周全?”
霍光的鹰目如电,紧紧盯着地图上的火光,冷声道:“不。”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让他活着回来见朕。”
长安城的夜晚,一片静谧,只有未央宫的铜铃在风中乱响,发出清脆而又杂乱的声音。刘弗陵紧紧握着周皇后的手,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疾驰而过的火把,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十二岁那年,那个霍光背他登基的清晨。那时的阳光也是如此刺眼,透过云层洒在他身上,却照不进他眼底翻涌的暗潮。
“皇后,”他咳嗽着将头靠在她肩上,“若朕去了……”
“陛下不会。”周皇后的眼泪滴在他发间,“昌邑王说,他的‘霹雳丸’能炸平匈奴的帐篷。”
远处传来隐约的喊杀声,混着猞猁的长嚎。刘贺的声音穿透夜色:“大风起兮云飞扬——匈奴小儿快投降!”
刘弗陵笑出声,却呛出更多鲜血。他望着案头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书页间夹着的艾草早已枯萎,却还固执地散发着微苦的气息。
这一夜,未央宫、建章宫、潼关城头的灯火连成血色的线。而在燕地蓟城,刘旦握着匈奴狼头匕首,盯着战报上“昌邑王率军迎战”的字样,突然将匕首狠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