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沉默片刻,终于开口道:“准了,高公公,送冯妃回宫吧。”
高公公连忙应道:“是,皇上。”然后引着冯妃离去。
待冯妃走后,启文帝环顾四周,朗声道:“还有哪位大臣对这件事情可有意见?”
朝堂之上,众臣皆低头不语,只有曹炀站出来说道:“皇上,现在臣等并无意见,但是立王如此大事,恐怕还是要询问一下太子和几位王爷(皇子)的意见。”
太子和几位王爷(皇子)听到曹炀的话,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他们实在不想在这个时候被卷入这场纷争,纷纷在心里吐槽道:能不能不要带上孤(本王)啊,我(们)谢谢您啊!
然而,太子还是站出来说道:“儿臣无意见,儿臣还需向表弟多多学习。”
永昌王也附和道:“臣无意见,世子年少有为,理应封王。”
承宣王紧接着说道:“臣无意见,世子乃是晚辈中的楷模,应让晚辈们多多向他学习。”
崇平王和安阳王:“臣弟无意见。”
沈煜修一脸真诚地说道:“儿臣自然是毫无意见的,当初王妃险些小产,情况十分危急,生产完后的身体修复工作,一直都是表弟和郡主在不辞辛劳地帮忙。他尽心尽力地帮助王妃调理身子,才使得王妃能够顺利康复。”
沈煜辕紧接着表态道:“儿臣之前就已经明确表示过自己的态度,绝对没有任何意见。儿臣心中也绝不会因此对父皇和表兄产生丝毫的怨恨。
毕竟,儿臣尚未成家立业,还不能被封王,这完全是儿臣自身的原因,与表兄毫无关系。一切都应顺应天命,表兄确实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沈煜焓也连忙附和道:“儿臣同样没有任何意见。当初若不是表哥的帮助,儿臣恐怕也难以遇到如此善解人意的王妃。所以,父皇,您完全不必顾虑太多,只需顺从自己的心意去做就好。”
启文帝听了他们三人的话,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感慨地说道:“朕本来还以为你们一个个都沉默不语,心中肯定都在埋怨朕呢。现在看来,倒是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这样对你们确实有些不公平啊。”
沈煜修摇了摇头:“父皇您从小就教导,我们生在皇家有太多的不得已,但是又有太多的必须,要去做,我们作为儿臣繁衍子嗣,是我们必须要去做,您作为一朝皇上,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的支持。”
太子点头附议:“三弟说的没错,父皇。”
“既然如此,那就传朕口谕,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