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图谱,最后定格在污染源核心那复杂到令人绝望的相位结构模型上。
星尘印记在胸口传来一丝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的悸动,如同风中残烛最后的回应。
深渊的倒影,已悄然笼罩头顶。
她闭上眼,再睁开时,那深潭般的眸子里,所有的虚弱已被一种冰冷的、近乎非人的专注所取代。
“我明白了,陈老。”她的声音平静无波,“给我团队。给我最高权限。给我……昆仑底下那台‘九章’原型机。”
昆仑山脉的极深处,厚重的岩层隔绝了地表的一切。
这里曾是旧时代倾举国之力打造的末日掩体,如今,成为人类对抗未知的最后堡垒。
“深瞳”实验室就镶嵌在这冰冷的山体核心。
空气带着永冻岩层的寒意,巨大的空间被幽蓝色的冷光源照亮。
实验室中央,一座如同远古祭坛般的庞大装置正在低吼运转——那是“九章”量子超算的原型机,无数错综复杂的超导线路和冷凝管道缠绕着它的核心,散发出刺骨的低温白雾。
这里是物理法则被极限试探的领域。
林悦站在主控台前,依旧是那身略显宽大的白色实验服,脸色在幽蓝的光线下显得更加苍白透明。
她身边围绕着陈老调集来的精英:周博士,量子态拓扑学权威,眼镜片后是近乎痴狂的专注;张工,材料工程学怪才,手指在虚拟键盘上敲击出残影;还有李少校,沉默寡言,负责所有安全接口和资源调度,眼神锐利如鹰隼。
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只有超算低沉的嗡鸣和冷凝液流动的嘶嘶声。
“报告,林工。”周博士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九章’第七次全功率校准完成。量子比特相干时间……稳定在临界点以上百分之二。这是极限了。”
她的眼镜片上反射着瀑布般流淌的校验数据流。
林悦的目光没有离开面前悬浮的巨型光幕。
光幕被分割成三块:左侧是污染源核心相位壁垒那令人头晕目眩的拓扑结构模型,如同宇宙级的大脑褶皱;右侧是林悦体内那缕淡蓝色量子荧光的动态纠缠图谱,微弱而诡异;中间则是空白,等待着捕捉那不可见的“幽灵”。
“理论模型重构如何?”林悦的声音平静得像冰面。
“基于污染源壁垒结构逆推和体内量子印记特征,”张工语速飞快,“我们构建了‘相位共振’探测框架。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林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