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隧幽沉探污染,
星河灵印护行艰。
紫藓蠕墙时空乱,
残灯泣轨鬼神寒。
仪显畸变动天地,
星芒清辉破茧团。
尘埃落定生机萌,
犹有幽微待续观。
探索者号在云层之上平稳飞行,舷窗外是广袤无垠、被夕阳染成一片壮丽金红的俄罗斯大地。
机舱内却是一片沉静,只有设备运行发出的低沉嗡鸣。
主屏幕上,陈老的面容一如既往的沉稳,但眉宇间凝着一层比探查波斯军团时更深的凝重。
他身后的背景不再是星图或古卷,而是一幅充满冷战时期风格、精确到令人压抑的莫斯科地下铁道剖面图。
粗犷的线条勾勒出复杂交错的隧道网络,如同深埋地下的钢铁血管。
一个刺眼的红色标记,钉在一条早已被官方地图抹去、代号为“D-6”的废弃支线深处。
“1975年4月1日,”陈老的声音在舱内响起,清晰得如同敲在冰面上,“晚高峰时段。
一列型号为‘81-717’的地铁列车,搭载着近千名乘客,从索科尔尼基线驶向红色普列斯尼亚站。
在穿越一段长约2.3公里的深层隧道时,连同轨道信号、调度中心的所有通讯,在十秒内彻底消失。无撞击痕迹,无脱轨迹象,如同被大地本身吞噬。”
屏幕上切换出几张模糊的黑白监控截图,定格在列车最后一刻驶入幽暗隧道的瞬间。
车窗内隐约可见拥挤的人影,那是生活最普通的切片,却在下一秒被彻底抹去。
最后一张是当年官方调查报告的封面,印着鲜红的“绝密”字样。
“官方结论是技术故障导致隧道部分坍塌掩埋,但大规模的挖掘一无所获,甚至找不到一块像样的残骸。事故被迅速封存,成为冷战铁幕下又一个讳莫如深的都市传说——‘幽灵地铁’。”
陈老的指尖在控制台上划过,屏幕再次切换,这次是守夜人档案库中提取的、极其粗糙的能量波动图谱,“但我们的记录捕捉到了异常。在列车消失的精确时间点,D-6线深处,出现了一次与埃及沙漠事件相似、但频率更高、能量模式更…‘人工化’的星尘能量尖峰。”
图谱上,一条代表稳定基线的绿色线条,在某个点陡然拔起,形成一个尖锐、带着锯齿状毛刺的深紫色尖峰,随后断崖式跌落,却并未归零,而是维持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