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洞察力都远超常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从不因自己是帝王而傲慢,反而像一个最谦逊也最敏锐的学生,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
他对现代制度、科技、思想的评价,往往一针见血,直指核心,那份属于开创盛世的雄主格局和远见卓识,让她深深折服。
当他用略带古韵却精准无比的词汇点评时事,当他从现代困境联想到大唐的治理经验,当他眼中流露出对婉儿遗志得以实现的欣慰时,林悦的心弦总会被轻轻拨动。
一次,在研究所顶楼天台,夜幕低垂,城市的灯火如同地上的星河。
李世民凭栏远眺,夜风吹拂着他额前的短发(林悦带他去修剪了现代发型),沉默良久。
“林卿,”他忽然开口,这个称呼包含了多重含义——对臣子的认可,对学者的尊重,对“婉儿”的亲近,“朕观此世,繁华鼎盛,科技通神,远迈贞观。然…”
林悦安静地站在他身侧,等待下文。
“然人心之欲壑,似也随这繁华而深不见底。”他语气低沉,“信息虽通,隔阂犹在;粮仓虽满,饥馑未绝;利器虽强,争斗不息。朕在那些‘新闻’中,看到了尔等后世亦有‘突厥’之忧,有‘世家’之困,有‘天灾’之威。治大国,烹小鲜,其理亘古。科技可解婉儿之忧,却未必能填尽人心之壑。”
林悦心中巨震。这番话,道破了现代文明的深层困境。
她望向李世民,他侧脸在城市的辉光中显得格外刚毅,眼神深邃如海,仿佛穿透了千年的迷雾,看到了本质。
“陛下所言极是。”她轻声回应,带着深深的敬意,“科技是工具,人心是根本。婉儿之志,不仅是让土地丰收、渔民平安,更是盼天下万民皆能安居乐业,共享太平。此志,千古不易。后世子孙,手握利器,更需常怀敬畏与仁心,方不负先贤筚路蓝缕,开创的这‘沧海桑田’。”
她胸前的无形护身符仿佛传来一阵微弱的暖意。
李世民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她:
“‘不负先贤’…说得好。婉儿之志,即朕之志,亦是尔等后世仁人志士之志。林卿,”
他伸出手,并非君臣之礼,更像是一种志同道合的确认,“时空虽异,其志一也!朕虽身在此世,心系大唐,然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必将汇入朕之血脉。
待归去之日,大唐之河,当因今日所见而更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